印度新指南如何在人工智能时代厘清专利问题
印度计算机相关发明指南堪称迄今最雄心勃勃的举措,不仅为计算机相关发明的专利申请提供了明确指引,更可能成为初创企业的分水岭时刻。
印度专利制度实现了(巨大)飞跃。2025年2月,印度专利局发布了修订版《计算机相关发明审查指南》(CRI),这一文件备受科技与创新领域人士期待。
为何如此?多年来,从事人工智能(AI)、区块链、物联网、云计算及量子计算等前沿技术的工程师始终面临一个核心问题:在印度究竟哪些发明具备可专利性?每当政策似乎趋于明晰,审查过程中的模糊解释又会让答案再度湮没。
新指南虽未解决所有问题,但为长期充满不确定性的领域注入了更多清晰度。自此,只要发明能解决实际技术问题并能明确阐述,印度专利制度便会敞开大门。
历经十年打磨
该进程始于2013年首版CRI指南的发布。
此后历经多次修订,旨在实现印度专利局各审查部门标准统一,并顺应法院对法律的最新诠释。
2025年修订版堪称迄今最具雄心的版本,直接援引具有先例效力的法院判决,新增复杂类别的形式化测试,并首次涵盖AI与量子技术(尽管有人认为AI应单独制定指南)。
立足于法院判例
争议核心在于《专利法》第3(k)条,该条款将“数学方法、商业方法、计算机程序本身及算法”排除在专利保护范围外。
这些排除类别与当前技术创新存在广泛重叠——所有创新都可能笼统地归入其中一项排除类别,从而自动丧失专利适格性。
为解决这一问题,印度专利局采纳了其高等法院系列判例的裁决标准,包括费里德.阿拉尼Ferid Allani案(2019)、微软案(2023)、阿比尼奥技术(Ab Initio Technology)案(2024)以及黑莓案(2024)。这些判例明确指出:专利适格性的评估关键在于发明是否对抽象概念提供了技术性贡献。
通过将司法判决直接纳入审查指南,审查员获得了更明确的裁量边界,创新者也清晰知晓自身定位。
分级测试标准
2025年指南最具实用价值的突破,在于对高频争议领域提供了分级测试标准:
数学方法:若发明仅包含方程式,则无法通过审查。但若整体上能实现更宏大的技术功能,且方程式应用于现实系统(如最小化通信网络噪声或加密信息),则可能符合专利要求。
商业方法:仅以软件包装的商业策略不可专利,但若该方法能解决技术问题(如提升数据处理效率),则可能具备可专利性。
算法:并非所有算法都被排除在外。若所主张的发明提供了实施细节,并证明了对现实问题的技术解决方案,则值得基于实质内容进行审查。
计算机程序本身:此类申请始终是争议焦点。新推出的四步法要求审查员从整体审视发明:识别问题;确定技术解决方案;判断效果是否超越偶然影响;最终裁定可专利性。示例将阐明不可专利软件与有效技术创新的界限。
指南同时强调,印度专利局应遵循爱立信诉Lava案(2024年)确立的“七步法”测试作为评估新颖性的基准。
该流程包括以下步骤:理解权利要求;识别相关现有技术;分析现有技术;确定明示和隐含的披露内容;在完整上下文中评估实质性差异;结合范围和组合验证新颖性;以及记录分析过程。
对于创造性步骤分析,重点必须在于证明显著的技术贡献,而非依赖渐进式创新。申请需详细说明发明的运作方式,模糊描述或试图掩盖过时技术的做法将不予采纳。
对于手段加功能的权利要求,这一点也至关重要,因为指南明确指出,使用“手段”表述必须辅以执行功能的硬件、固件或软件的明确描述。
针对人工智能、机器学习、深度学习、区块链和量子计算技术,印度专利局传达的信息是:申请人必须证明发明在现实中如何运作。若发明通过技术手段提供了明确的技术解决方案,则值得认真考虑。每个技术领域都配有示例,这体现了专利局旨在提升审查的可预测性。。然而示例可能是一把双刃剑——今天看似有用的内容,可能因技术的持续演进而成为明日狭隘解释的依据。依赖示例还存在审查员可能进行僵化解释的风险(他们过去曾有此类先例),而这种方法最终将带来持久的清晰性还是限制性,唯有时间能证明。
这对初创企业意味着什么?
对于印度充满活力的初创文化,特别是那些开发与人工智能或区块链相关创新的公司而言,新规或许将成为一个分水岭时刻。
此前,大多数年轻公司完全回避专利申请,担心遇随意驳回和冗余的申请与诉讼费用。如今,通过测试标准、司法锚定和现实案例,初创企业拥有了更坚实的基础来捍卫其申请。
这并不意味着所有想法都能获得专利。但确实表明技术深度与现实应用兼备的创新成果,在印度更可能获得专利授权。
新规则也有望为投资者减少不确定性。专利组合往往是估值的核心,更透明的规则可以使印度成为知识产权初创企业更具吸引力的市场。
展望未来
2025年CRI指南试图在法定专利政策与创新激励之间取得平衡。为此,指南通过提供清晰框架简化了审查员的工作流程,同时为创新者在印度专利体系中铺就了更明确的道路。
挑战仍可能出现,但这是全球任何专利系统的必然副产品。目前,这是印度专利局释放的这一支持创新的信号,旨在使印度与21世纪科技现实接轨。(编译自www.pinsentmasons.com)
翻译:吴娴 校对:刘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