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银行专利数量创下纪录,人工智能和信息安全成为焦点
美国银行于近日发布消息称,该银行在2023年获得了创纪录的644项美国专利,比上一年增长了13%,而这归因于该银行对信息安全、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等领域的关注。 美国银行是美国的第二大银行,目前在全球拥有6600项已授权专利或正在申请的专利,其中包括800多项与人工智能相关的专利。其7300多名发明人遍布14个国家和美国的42个州。 美国银行首席技术和信息官阿迪提亚.巴辛(Aditya Bhasin)表示:“创新是每个人的事——这不是一个实验室或某个小团体的事情。我们正在考虑如何利用人工智能来更好地为客户提供服务。” 例如,该银行在其虚拟助手“Erica”中使用了一些专利技术,以向客户提供有关其消费习惯的提醒或有关经常交易的提醒。 该银行表示,去年它还获得了编程技术、在线或移动银行业务以及支付功能方面的专利。 这家银行业巨头每年在技术上的花费高达120亿美元。该银行计划今年为新的计划拨款38亿美元。(编译自www.asiaiplaw.com) 翻译:王丹 校对:刘鹏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或编译文章原文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网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涉及文章版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本网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多国将挖掘文本与数据行为纳入著作权合理使用范围
自人工智能技术兴起后,文本与数据挖掘的普遍运用,对于进一步提高科研效率、加快科学发现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利用文本与数据挖掘开展科学研究,已经成为人工智能时代科学研究自由的应有之义。然而,文本与数据挖掘过程中所涉及的文本与数据的提取、复制与传输等环节多受著作权法所限制。为了突破这种限制,不少国家相继出台法律、法规或以判例等形式,明确了运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的文本与数据挖掘,可以作为或者有条件作为著作权法例外适用的对象加以支持和保护,以促进实现科技自由、自立和自强,推动人工智能技术的运用与发展。 欧盟 欧盟成员国拥有丰富的文本与数字资源。但由于著作权法的严格限制,欧盟研究者需要艰难地寻求出版商的批准以获取付费内容。2019年,在制度因素和现实原因共同驱动下,欧盟通过《版权指令》,将文本与数据挖掘纳入了著作权合理使用制度之中。 从《版权指令》的规范内容来看,其对文本与数据挖掘合理使用的要素要求相对保守。《版权指令》第3条为文本与数据挖掘的合理使用设定了限制条件:在行为主体方面,《版权指令》将其定义为“科研机构和文化遗产机构”,但是否可以包含商业性研究机构则由欧盟成员国国内法自行决定;在行为目的方面,仅限定为科学研究。同时,《版权指令》第4条赋予了著作权人“选择—退出”权利,著作权人可以对例外提出保留,在著作权人提出反对的情况下,不能对其作品进行文本数据挖掘。欧盟《版权指令》也选择在有限条件下适用合理使用条款。 英国 英国作为版权制度建设的先驱,已率先就文本与数据挖掘的版权问题进行立法。英国知识产权局将文本与数据挖掘定义为:从处于机器可读状态的资料中提取具有价值信息的过程,过程中目标资料可将被大量复制、提取、演绎和整合。 2014年6月,英国修改《版权法》,专门制定了文本与数据挖掘例外条款,目的就是要广泛开发文本和数据信息,充分挖掘这些信息背后的价值。英国修订后的《版权法》新增第29A条,明确了文本与数据挖掘的合法性。该法条规定:合法获取作品的主体为非商业性数据分析,对合法获取的任何作品进行的复制行为不构成侵权,属于对作品的合理使用。但是,英国《版权法》将文本与数据挖掘的目的限定为非商业的计算分析,且只豁免该技术过程不可避免的复制行为,对于汇编、翻译等行为则未作规定。 法国 2016年,法国修订《法国知识产权法典》。新修订的条款,不仅对著作权作品专门设置了挖掘例外,还对数据库权进行了限制,即允许社会公众对已发表的、合法获取的科学作品以及数据库文献进行非营利性的挖掘,并且对文本与数据挖掘合理使用的适用对象作了严格限定,仅适用于科学作品或与之相关的文本与数据,而并非所有经合法获得的作品。 德国 2017年6月,德国修订了《著作权及邻接权法》,其中第60条(d)款规定了文本与数据挖掘例外:为了自动分析大量作品用于科研,允许使用者复制原材料并创建规范化与结构化的资料库,且仅限为非商业目的。同时,该例外还允许使用者将该资料库向一定范围内的公众开放以进行科学研究,以及利用该资料库进行科研质量检测。但该法同时明确:相关研究结束后即应删除资料库与其他相关复制件,除非为了存储将相关资料发送给该法第60e与60f条款中规定的不具任何直接或间接商业目的的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等。在第60g条款中,又明确了权利人不得通过协议排除有权使用者使用该例外的权利。 德国《著作权及邻接权法》特别对作为邻接权客体的数据库使用行为作出规定:使用者在被相关权利人授权访问数据库作品的情况下,以及对作为邻接权客体的数据库均适用文本与数据挖掘例外。另外,除了数据库作品,德国的文本与数据挖掘例外同样没有将材料来源的合法性作为实施的要件。 日本 2009年,日本《著作权法》规定,为了利用计算机进行信息分析,在必要的范围内将著作权作品拷贝至存储介质,以及对其进行合理性改编是被允许的,但他人专门用来作信息分析的数据库除外。2018年,日本《著作权法修正案》在保留著作权例外的一般条款的基础上,将“计算机信息分析”的目的修改为“为了提供新的知识或信息”。 从日本立法的修订中可以看出,日本目前对文本与数据挖掘行为的合理使用认定采取了一种较为灵活、开放的态度,为数据挖掘及人工智能的开发研究提供了自由发展的空间,也促进了日本近年来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产业的迅速发展。 美国 美国是判例法国家,目前也没有制订法律或以法律条文的形式承认文本与数据挖掘的正当性。但是,在美国各级法院的多项司法判决中,对文本与数据挖掘的合理使用予以肯定。以谷歌数字图书馆系列案件中的HathiTrust案为例,HathiTrust数字图书馆就是美国多所大学共同设立的公益性文化机构,该机构亦与谷歌签约,使其资源库容纳了Google提供的超过1000万件作品的数字副本。利用文本与数据挖掘全文检索服务,使用者可以通过搜索关键词得以实现不经浏览全文便可获知该词汇与作品中相关情况的目的。 HathiTrust数字图书馆案的法官认为,创建数字复制件并提供给用户的行为构成了合理使用,因为创建全文检索数据库是构成转换性使用的典型做法之一,原因在于关键词搜索的结果具有与原文不同的目的、特征和意义。即使谷歌下载并存储了整本书的完整数字副本也是如此。在其他的一些案件中,法院对文本与数据挖掘行为在法律上的正当性也予以了高度认可。无论是否为商业性主体,也无论是否为营利目的,只要满足“转换性使用”的认定标准,即可以被认定为合理使用。 南非 南非于2019年3月通过《著作权法修正案》。该修正案虽没有明确规定对文本与数据挖掘的版权例外模式,但采取了开放式的合理使用四要素规定,相关例外条款的范围明显大于文本与数据挖掘的行为,且适用中亦可能存在交叉的情况:例如,著作权法12A条款列举的使用目的中的第一项为以“研究、私人学习或个人使用”为目的,使用者可对作品合法的副本在不同设备上采取各种利用方式,对于主体或使用目的的非商业性并不作明确要求。因此,针对合法副本使用者即可适用该例外进行文本与数据挖掘相关的“各种使用行为”,在著作权法的视域中,其应已涵盖文本与数据挖掘技术手段中的临时复制与改编例外的行为。针对非合法副本的文本与数据挖掘行为,则可能需要结合12A条款中的合理使用四要素的兜底标准于个案中再行判断。总体而言,南非的文本与数据挖掘合理使用例外的实现,涵盖规定临时复制与改编情形之外的复制、演绎、传播等使用行为,这也意味着整体使用行为的合法性应当是判定的前置条件。 如今,人工智能被视为科技创新发展的“超级风口”,世界各国都愈加重视推动人工智能产业的健康发展。文本与数据挖掘作为一项信息时代中涉及多领域的研究技术,具有无可替代地解决既有问题、发现未知规律的作用。实践证明,在数字驱动经济的背景下,创新越来越依赖于海量数据分析的帮助,如果过于保护著作权人的利益,对使用人的过分桎梏可能会影响合理使用,甚至会影响国际范围内知识流动与科技创新。为促进人工智能产业的整体发展,给予文本与数据挖掘行为合理使用的空间,将成为世界各国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趋势。
东南亚国家的专利加速计划
专利申请可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特别是在知识产权局工作积压妨碍了对专利的及时审查和授予的司法管辖区内。因为认识到加速专利申请的必要性,东南亚国家的众多专利所有人纷纷表示他们迫切希望加快专利申请程序。 因此,柬埔寨、印度尼西亚、老挝、泰国和越南等国的政府制定了各种计划,以促进更快的专利审查和授权。这些计划或在各自的知识产权体系内实施,或通过与其他知识产权局合作实施。值得注意的是,许多加速审查计划也适用于与绿色技术或公共利益事务有关的发明。本文将挑选一部分计划进行探讨,以帮助相关方更清晰地理解这些有助于加快专利审查和授权的计划。虽然下文重点介绍了一些计划的具体举措,但必须指出的是,除了本文提到的计划和机会之外,可能还有其他的计划和机会。 东盟专利审查合作(ASPEC)计划
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发布关键技术评估框架报告
2023年10月24日,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发布“确保美国的未来:关键技术框架评估”(Securing America’s Future: A Framework for Critical Technology Assessment)报告,提出了如何及时了解全球技术和生产能力的态势,量化创新潜力价值的分析方法,以及量化国家目标机会的工具,以识别加强美国在关键技术领域竞争力的途径。 由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资助的“国家关键技术网络评估”(National Network for Critical Technology Assessment)汇集了美国各地的顶尖学者,对评估技术成熟度、发展轨迹和影响的分析方法进行试点,从而推动为未来政府投资制定数据驱动型方案。该网络研究了处于不同成熟度的四项技术:人工智能、半导体、生物制药以及能源和关键材料。横向努力还侧重于建立系统机制,以评估美国在关键技术领域的全球竞争力。 1.人工智能(AI) 通过机器驱动的知识合成、实验优化和其他机制,人工智能具有加速科学发现的潜力,但许多科学领域并未从中受益。政策可以支持人工智能在科学和技术学科发现(通过与AI专家合作)和培训(通过教育)等领域的最佳应用。以下措施可以弥补利用AI加速科学发现方面的差距: (1)资助并促进科学和工程学科与AI专家之间的跨领域合作; (2)资助开发大学课程,使AI在科学和工程领域得到最佳利用; (3)扩大AI相关人才队伍:扩大美国博士项目的外国毕业生留在美国的机会;增加资助和支持项目,促进女性和小群体在AI相关领域的发展。 2.半导体 要恢复美国在半导体领域的竞争力需要多管齐下。首先,要针对工人培训进行投资,以克服某些地区在新建尖端国内半导体设施方面面临的劳动力和技能缺口。先进的分析工具可以被用来识别特定地区的技能供需错配,并为必要的地区培训和再培训提供信息。 其次,美国在帮助研究人员获得商业生产技术方面落后于竞争对手国家。当企业想要获得补贴时,应要求企业增加研究人员获得商业生产技术的机会; 最后,考虑到经济和安全的利害关系、竞争对手国家的进步以及不确定因素导致的资金不足,美国应在CHIPS和科学法案的基础上增加对下一代半导体器件(beyond-CMOS)的资助。 3.生物制药 药品是美国医疗服务中被使用最多的用品,其供应链缺乏弹性,这会导致质量缺陷和供应短缺,从而给患者和医疗系统带来风险。 供应短缺的风险主要集中在非专利药品,先进制造技术(AMTs)包括连续制造、模块化制造、先进批量加工和数字孪生技术等,在确保产品质量和制造过程的可靠性方面具有优势,但私营部门并没有在制药业普遍采用这些技术,也没有在非专利药领域频繁采用这些技术。 联邦政府需要采取多管齐下的方法,包括:修订对仿制药的监管以促进AMT的采用;扩大对药物前体和质量的跟踪和监管;提高公众对供应链中药物质量问题的认识;尽早让公众了解对质量、价格、可用性的期望和解决这些问题的政策。 4. 储能与关键材料 决策者和行业预计从传统汽车向电池电动汽车(BEV)的转型很可能在2030年就面临重大的电池材料供应链风险。2030年的情景模拟表明,地缘政治争端或自然灾害将导致锂和钴供应冲击,届时影响将包括新车(包括传统汽车和电动汽车)价格大幅上涨,近百万美国家庭无法购买新车,消费者盈余损失约240亿美元,电池芯和电池组生产线工人工资大幅损失。 通过供应链多样化和更多采用无钴电池,可以避免锂和钴的供应冲击:鼓励在美国国内或贸易限制风险较低的地区增加锂供应,以减轻地缘政治争端带来的负面影响;增加无钴电池(如磷酸铁锂电池)的使用,可显著降低锂和钴供应冲击的负面影响。目前美国已采取了一些直接行动,以增加无钴电池的采用和未来的锂供应,而对新型锂加工和无钴电池化学技术创新的投资可加强替代技术发展。
专利争议教训:德国法院对英特尔的裁决强调知识产权保护的必要性
一家德国法院对美国科技巨擘英特尔及其在美国的竞争对手之间的专利争议作出了裁定,禁止在德国销售某些英特尔芯片。这项裁决支持了总部位于加州的R2半导体公司,在一个关于电压调节器的案件中取得了胜利,如杜塞尔多夫地区法院发言人所确认,这也与《金融时报》之前的报道一致。 法院要求英特尔公司停止在德国销售涉及该专利的产品。“我们对杜塞尔多夫地区法院的判决不满,并计划提出上诉,”英特尔的一位发言人通过电子邮件向路透社表示。该发言人还提到,R2此前在美国对英特尔提起的诉讼并未成功,随后他们决定将诉讼地点转移到欧洲。 R2的首席执行官David Fisher在一份声明中表示,他们打算执行这一禁令并保护公司的知识产权。
泰国瑞幸碰瓷中国瑞幸,中国品牌出海需留心
瑞幸咖啡屡登热搜榜,不仅凭借“酱香咖啡”将品牌联名玩出新高度,也因在泰国被山寨者“反咬一口”而陷入无奈。 2023年12月1日,泰国知识产权和国际贸易中央法庭公告宣布判决了有关审理中国瑞幸咖啡公司控告泰国皇家50R集团(50R group)侵犯商标版权案件的最后审判——判决中国瑞幸咖啡公司败诉,立刻执行。但戏剧化的是,2023年12月19日上午,泰国皇家50R集团(50R group)向法院正式提交诉讼,要求法庭判决中国瑞幸咖啡赔偿经济损失100亿泰铢(约合人民币20.46亿元),法院对此已立案受理。 “我看不懂,但我大受震撼”,不仅描述了瑞幸的心声,或许也是许多看官的深切感受。新时代中国品牌出海或许还将面临诸多知识产权问题待解决。
AIPPI世界知识产权大会将于2024年在杭州举行
10月22日至25日,2023年AIPPI世界知识产权大会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举行。作为2024年杭州AIPPI世界知识产权大会的举办城市,杭州在大会上参加了交接仪式。 大会期间,杭州代表团会同中国贸促会与国际保护知识产权协会(AIPPI)举办三方筹备会,就2024年AIPPI世界知识产权(杭州)大会相关筹备工作进行深入交流。代表团还学习观摩了开幕式活动、文化之夜、青年论坛、女性论坛等相关配套活动。“杭州大会”展位也在大会上亮相,向世界知识产权领域的合作伙伴介绍杭州城市形象和经济社会发展概况,面对面邀请各国知识产权界“大咖”参加2024年的杭州大会。
美国银行专利数量创下纪录,人工智能和信息安全成为焦点
美国银行于近日发布消息称,该银行在2023年获得了创纪录的644项美国专利,比上一年增长了13%,而这归因于该银行对信息安全、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等领域的关注。 美国银行是美国的第二大银行,目前在全球拥有6600项已授权专利或正在申请的专利,其中包括800多项与人工智能相关的专利。其7300多名发明人遍布14个国家和美国的42个州。 美国银行首席技术和信息官阿迪提亚.巴辛(Aditya Bhasin)表示:“创新是每个人的事——这不是一个实验室或某个小团体的事情。我们正在考虑如何利用人工智能来更好地为客户提供服务。” 例如,该银行在其虚拟助手“Erica”中使用了一些专利技术,以向客户提供有关其消费习惯的提醒或有关经常交易的提醒。 该银行表示,去年它还获得了编程技术、在线或移动银行业务以及支付功能方面的专利。 这家银行业巨头每年在技术上的花费高达120亿美元。该银行计划今年为新的计划拨款38亿美元。(编译自www.asiaiplaw.com) 翻译:王丹 校对:刘鹏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或编译文章原文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网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涉及文章版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本网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多国将挖掘文本与数据行为纳入著作权合理使用范围
自人工智能技术兴起后,文本与数据挖掘的普遍运用,对于进一步提高科研效率、加快科学发现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利用文本与数据挖掘开展科学研究,已经成为人工智能时代科学研究自由的应有之义。然而,文本与数据挖掘过程中所涉及的文本与数据的提取、复制与传输等环节多受著作权法所限制。为了突破这种限制,不少国家相继出台法律、法规或以判例等形式,明确了运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的文本与数据挖掘,可以作为或者有条件作为著作权法例外适用的对象加以支持和保护,以促进实现科技自由、自立和自强,推动人工智能技术的运用与发展。 欧盟 欧盟成员国拥有丰富的文本与数字资源。但由于著作权法的严格限制,欧盟研究者需要艰难地寻求出版商的批准以获取付费内容。2019年,在制度因素和现实原因共同驱动下,欧盟通过《版权指令》,将文本与数据挖掘纳入了著作权合理使用制度之中。 从《版权指令》的规范内容来看,其对文本与数据挖掘合理使用的要素要求相对保守。《版权指令》第3条为文本与数据挖掘的合理使用设定了限制条件:在行为主体方面,《版权指令》将其定义为“科研机构和文化遗产机构”,但是否可以包含商业性研究机构则由欧盟成员国国内法自行决定;在行为目的方面,仅限定为科学研究。同时,《版权指令》第4条赋予了著作权人“选择—退出”权利,著作权人可以对例外提出保留,在著作权人提出反对的情况下,不能对其作品进行文本数据挖掘。欧盟《版权指令》也选择在有限条件下适用合理使用条款。 英国 英国作为版权制度建设的先驱,已率先就文本与数据挖掘的版权问题进行立法。英国知识产权局将文本与数据挖掘定义为:从处于机器可读状态的资料中提取具有价值信息的过程,过程中目标资料可将被大量复制、提取、演绎和整合。 2014年6月,英国修改《版权法》,专门制定了文本与数据挖掘例外条款,目的就是要广泛开发文本和数据信息,充分挖掘这些信息背后的价值。英国修订后的《版权法》新增第29A条,明确了文本与数据挖掘的合法性。该法条规定:合法获取作品的主体为非商业性数据分析,对合法获取的任何作品进行的复制行为不构成侵权,属于对作品的合理使用。但是,英国《版权法》将文本与数据挖掘的目的限定为非商业的计算分析,且只豁免该技术过程不可避免的复制行为,对于汇编、翻译等行为则未作规定。 法国 2016年,法国修订《法国知识产权法典》。新修订的条款,不仅对著作权作品专门设置了挖掘例外,还对数据库权进行了限制,即允许社会公众对已发表的、合法获取的科学作品以及数据库文献进行非营利性的挖掘,并且对文本与数据挖掘合理使用的适用对象作了严格限定,仅适用于科学作品或与之相关的文本与数据,而并非所有经合法获得的作品。 德国 2017年6月,德国修订了《著作权及邻接权法》,其中第60条(d)款规定了文本与数据挖掘例外:为了自动分析大量作品用于科研,允许使用者复制原材料并创建规范化与结构化的资料库,且仅限为非商业目的。同时,该例外还允许使用者将该资料库向一定范围内的公众开放以进行科学研究,以及利用该资料库进行科研质量检测。但该法同时明确:相关研究结束后即应删除资料库与其他相关复制件,除非为了存储将相关资料发送给该法第60e与60f条款中规定的不具任何直接或间接商业目的的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等。在第60g条款中,又明确了权利人不得通过协议排除有权使用者使用该例外的权利。 德国《著作权及邻接权法》特别对作为邻接权客体的数据库使用行为作出规定:使用者在被相关权利人授权访问数据库作品的情况下,以及对作为邻接权客体的数据库均适用文本与数据挖掘例外。另外,除了数据库作品,德国的文本与数据挖掘例外同样没有将材料来源的合法性作为实施的要件。 日本 2009年,日本《著作权法》规定,为了利用计算机进行信息分析,在必要的范围内将著作权作品拷贝至存储介质,以及对其进行合理性改编是被允许的,但他人专门用来作信息分析的数据库除外。2018年,日本《著作权法修正案》在保留著作权例外的一般条款的基础上,将“计算机信息分析”的目的修改为“为了提供新的知识或信息”。 从日本立法的修订中可以看出,日本目前对文本与数据挖掘行为的合理使用认定采取了一种较为灵活、开放的态度,为数据挖掘及人工智能的开发研究提供了自由发展的空间,也促进了日本近年来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产业的迅速发展。 美国 美国是判例法国家,目前也没有制订法律或以法律条文的形式承认文本与数据挖掘的正当性。但是,在美国各级法院的多项司法判决中,对文本与数据挖掘的合理使用予以肯定。以谷歌数字图书馆系列案件中的HathiTrust案为例,HathiTrust数字图书馆就是美国多所大学共同设立的公益性文化机构,该机构亦与谷歌签约,使其资源库容纳了Google提供的超过1000万件作品的数字副本。利用文本与数据挖掘全文检索服务,使用者可以通过搜索关键词得以实现不经浏览全文便可获知该词汇与作品中相关情况的目的。 HathiTrust数字图书馆案的法官认为,创建数字复制件并提供给用户的行为构成了合理使用,因为创建全文检索数据库是构成转换性使用的典型做法之一,原因在于关键词搜索的结果具有与原文不同的目的、特征和意义。即使谷歌下载并存储了整本书的完整数字副本也是如此。在其他的一些案件中,法院对文本与数据挖掘行为在法律上的正当性也予以了高度认可。无论是否为商业性主体,也无论是否为营利目的,只要满足“转换性使用”的认定标准,即可以被认定为合理使用。 南非 南非于2019年3月通过《著作权法修正案》。该修正案虽没有明确规定对文本与数据挖掘的版权例外模式,但采取了开放式的合理使用四要素规定,相关例外条款的范围明显大于文本与数据挖掘的行为,且适用中亦可能存在交叉的情况:例如,著作权法12A条款列举的使用目的中的第一项为以“研究、私人学习或个人使用”为目的,使用者可对作品合法的副本在不同设备上采取各种利用方式,对于主体或使用目的的非商业性并不作明确要求。因此,针对合法副本使用者即可适用该例外进行文本与数据挖掘相关的“各种使用行为”,在著作权法的视域中,其应已涵盖文本与数据挖掘技术手段中的临时复制与改编例外的行为。针对非合法副本的文本与数据挖掘行为,则可能需要结合12A条款中的合理使用四要素的兜底标准于个案中再行判断。总体而言,南非的文本与数据挖掘合理使用例外的实现,涵盖规定临时复制与改编情形之外的复制、演绎、传播等使用行为,这也意味着整体使用行为的合法性应当是判定的前置条件。 如今,人工智能被视为科技创新发展的“超级风口”,世界各国都愈加重视推动人工智能产业的健康发展。文本与数据挖掘作为一项信息时代中涉及多领域的研究技术,具有无可替代地解决既有问题、发现未知规律的作用。实践证明,在数字驱动经济的背景下,创新越来越依赖于海量数据分析的帮助,如果过于保护著作权人的利益,对使用人的过分桎梏可能会影响合理使用,甚至会影响国际范围内知识流动与科技创新。为促进人工智能产业的整体发展,给予文本与数据挖掘行为合理使用的空间,将成为世界各国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趋势。
东南亚国家的专利加速计划
专利申请可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特别是在知识产权局工作积压妨碍了对专利的及时审查和授予的司法管辖区内。因为认识到加速专利申请的必要性,东南亚国家的众多专利所有人纷纷表示他们迫切希望加快专利申请程序。 因此,柬埔寨、印度尼西亚、老挝、泰国和越南等国的政府制定了各种计划,以促进更快的专利审查和授权。这些计划或在各自的知识产权体系内实施,或通过与其他知识产权局合作实施。值得注意的是,许多加速审查计划也适用于与绿色技术或公共利益事务有关的发明。本文将挑选一部分计划进行探讨,以帮助相关方更清晰地理解这些有助于加快专利审查和授权的计划。虽然下文重点介绍了一些计划的具体举措,但必须指出的是,除了本文提到的计划和机会之外,可能还有其他的计划和机会。 东盟专利审查合作(ASPEC)计划
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发布关键技术评估框架报告
2023年10月24日,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发布“确保美国的未来:关键技术框架评估”(Securing America’s Future: A Framework for Critical Technology Assessment)报告,提出了如何及时了解全球技术和生产能力的态势,量化创新潜力价值的分析方法,以及量化国家目标机会的工具,以识别加强美国在关键技术领域竞争力的途径。 由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资助的“国家关键技术网络评估”(National Network for Critical Technology Assessment)汇集了美国各地的顶尖学者,对评估技术成熟度、发展轨迹和影响的分析方法进行试点,从而推动为未来政府投资制定数据驱动型方案。该网络研究了处于不同成熟度的四项技术:人工智能、半导体、生物制药以及能源和关键材料。横向努力还侧重于建立系统机制,以评估美国在关键技术领域的全球竞争力。 1.人工智能(AI) 通过机器驱动的知识合成、实验优化和其他机制,人工智能具有加速科学发现的潜力,但许多科学领域并未从中受益。政策可以支持人工智能在科学和技术学科发现(通过与AI专家合作)和培训(通过教育)等领域的最佳应用。以下措施可以弥补利用AI加速科学发现方面的差距: (1)资助并促进科学和工程学科与AI专家之间的跨领域合作; (2)资助开发大学课程,使AI在科学和工程领域得到最佳利用; (3)扩大AI相关人才队伍:扩大美国博士项目的外国毕业生留在美国的机会;增加资助和支持项目,促进女性和小群体在AI相关领域的发展。 2.半导体 要恢复美国在半导体领域的竞争力需要多管齐下。首先,要针对工人培训进行投资,以克服某些地区在新建尖端国内半导体设施方面面临的劳动力和技能缺口。先进的分析工具可以被用来识别特定地区的技能供需错配,并为必要的地区培训和再培训提供信息。 其次,美国在帮助研究人员获得商业生产技术方面落后于竞争对手国家。当企业想要获得补贴时,应要求企业增加研究人员获得商业生产技术的机会; 最后,考虑到经济和安全的利害关系、竞争对手国家的进步以及不确定因素导致的资金不足,美国应在CHIPS和科学法案的基础上增加对下一代半导体器件(beyond-CMOS)的资助。 3.生物制药 药品是美国医疗服务中被使用最多的用品,其供应链缺乏弹性,这会导致质量缺陷和供应短缺,从而给患者和医疗系统带来风险。 供应短缺的风险主要集中在非专利药品,先进制造技术(AMTs)包括连续制造、模块化制造、先进批量加工和数字孪生技术等,在确保产品质量和制造过程的可靠性方面具有优势,但私营部门并没有在制药业普遍采用这些技术,也没有在非专利药领域频繁采用这些技术。 联邦政府需要采取多管齐下的方法,包括:修订对仿制药的监管以促进AMT的采用;扩大对药物前体和质量的跟踪和监管;提高公众对供应链中药物质量问题的认识;尽早让公众了解对质量、价格、可用性的期望和解决这些问题的政策。 4. 储能与关键材料 决策者和行业预计从传统汽车向电池电动汽车(BEV)的转型很可能在2030年就面临重大的电池材料供应链风险。2030年的情景模拟表明,地缘政治争端或自然灾害将导致锂和钴供应冲击,届时影响将包括新车(包括传统汽车和电动汽车)价格大幅上涨,近百万美国家庭无法购买新车,消费者盈余损失约240亿美元,电池芯和电池组生产线工人工资大幅损失。 通过供应链多样化和更多采用无钴电池,可以避免锂和钴的供应冲击:鼓励在美国国内或贸易限制风险较低的地区增加锂供应,以减轻地缘政治争端带来的负面影响;增加无钴电池(如磷酸铁锂电池)的使用,可显著降低锂和钴供应冲击的负面影响。目前美国已采取了一些直接行动,以增加无钴电池的采用和未来的锂供应,而对新型锂加工和无钴电池化学技术创新的投资可加强替代技术发展。
专利争议教训:德国法院对英特尔的裁决强调知识产权保护的必要性
一家德国法院对美国科技巨擘英特尔及其在美国的竞争对手之间的专利争议作出了裁定,禁止在德国销售某些英特尔芯片。这项裁决支持了总部位于加州的R2半导体公司,在一个关于电压调节器的案件中取得了胜利,如杜塞尔多夫地区法院发言人所确认,这也与《金融时报》之前的报道一致。 法院要求英特尔公司停止在德国销售涉及该专利的产品。“我们对杜塞尔多夫地区法院的判决不满,并计划提出上诉,”英特尔的一位发言人通过电子邮件向路透社表示。该发言人还提到,R2此前在美国对英特尔提起的诉讼并未成功,随后他们决定将诉讼地点转移到欧洲。 R2的首席执行官David Fisher在一份声明中表示,他们打算执行这一禁令并保护公司的知识产权。
泰国瑞幸碰瓷中国瑞幸,中国品牌出海需留心
瑞幸咖啡屡登热搜榜,不仅凭借“酱香咖啡”将品牌联名玩出新高度,也因在泰国被山寨者“反咬一口”而陷入无奈。 2023年12月1日,泰国知识产权和国际贸易中央法庭公告宣布判决了有关审理中国瑞幸咖啡公司控告泰国皇家50R集团(50R group)侵犯商标版权案件的最后审判——判决中国瑞幸咖啡公司败诉,立刻执行。但戏剧化的是,2023年12月19日上午,泰国皇家50R集团(50R group)向法院正式提交诉讼,要求法庭判决中国瑞幸咖啡赔偿经济损失100亿泰铢(约合人民币20.46亿元),法院对此已立案受理。 “我看不懂,但我大受震撼”,不仅描述了瑞幸的心声,或许也是许多看官的深切感受。新时代中国品牌出海或许还将面临诸多知识产权问题待解决。
AIPPI世界知识产权大会将于2024年在杭州举行
10月22日至25日,2023年AIPPI世界知识产权大会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举行。作为2024年杭州AIPPI世界知识产权大会的举办城市,杭州在大会上参加了交接仪式。 大会期间,杭州代表团会同中国贸促会与国际保护知识产权协会(AIPPI)举办三方筹备会,就2024年AIPPI世界知识产权(杭州)大会相关筹备工作进行深入交流。代表团还学习观摩了开幕式活动、文化之夜、青年论坛、女性论坛等相关配套活动。“杭州大会”展位也在大会上亮相,向世界知识产权领域的合作伙伴介绍杭州城市形象和经济社会发展概况,面对面邀请各国知识产权界“大咖”参加2024年的杭州大会。
美国银行专利数量创下纪录,人工智能和信息安全成为焦点
美国银行于近日发布消息称,该银行在2023年获得了创纪录的644项美国专利,比上一年增长了13%,而这归因于该银行对信息安全、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等领域的关注。 美国银行是美国的第二大银行,目前在全球拥有6600项已授权专利或正在申请的专利,其中包括800多项与人工智能相关的专利。其7300多名发明人遍布14个国家和美国的42个州。 美国银行首席技术和信息官阿迪提亚.巴辛(Aditya Bhasin)表示:“创新是每个人的事——这不是一个实验室或某个小团体的事情。我们正在考虑如何利用人工智能来更好地为客户提供服务。” 例如,该银行在其虚拟助手“Erica”中使用了一些专利技术,以向客户提供有关其消费习惯的提醒或有关经常交易的提醒。 该银行表示,去年它还获得了编程技术、在线或移动银行业务以及支付功能方面的专利。 这家银行业巨头每年在技术上的花费高达120亿美元。该银行计划今年为新的计划拨款38亿美元。(编译自www.asiaiplaw.com) 翻译:王丹 校对:刘鹏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或编译文章原文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网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涉及文章版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本网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多国将挖掘文本与数据行为纳入著作权合理使用范围
自人工智能技术兴起后,文本与数据挖掘的普遍运用,对于进一步提高科研效率、加快科学发现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利用文本与数据挖掘开展科学研究,已经成为人工智能时代科学研究自由的应有之义。然而,文本与数据挖掘过程中所涉及的文本与数据的提取、复制与传输等环节多受著作权法所限制。为了突破这种限制,不少国家相继出台法律、法规或以判例等形式,明确了运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的文本与数据挖掘,可以作为或者有条件作为著作权法例外适用的对象加以支持和保护,以促进实现科技自由、自立和自强,推动人工智能技术的运用与发展。 欧盟 欧盟成员国拥有丰富的文本与数字资源。但由于著作权法的严格限制,欧盟研究者需要艰难地寻求出版商的批准以获取付费内容。2019年,在制度因素和现实原因共同驱动下,欧盟通过《版权指令》,将文本与数据挖掘纳入了著作权合理使用制度之中。 从《版权指令》的规范内容来看,其对文本与数据挖掘合理使用的要素要求相对保守。《版权指令》第3条为文本与数据挖掘的合理使用设定了限制条件:在行为主体方面,《版权指令》将其定义为“科研机构和文化遗产机构”,但是否可以包含商业性研究机构则由欧盟成员国国内法自行决定;在行为目的方面,仅限定为科学研究。同时,《版权指令》第4条赋予了著作权人“选择—退出”权利,著作权人可以对例外提出保留,在著作权人提出反对的情况下,不能对其作品进行文本数据挖掘。欧盟《版权指令》也选择在有限条件下适用合理使用条款。 英国 英国作为版权制度建设的先驱,已率先就文本与数据挖掘的版权问题进行立法。英国知识产权局将文本与数据挖掘定义为:从处于机器可读状态的资料中提取具有价值信息的过程,过程中目标资料可将被大量复制、提取、演绎和整合。 2014年6月,英国修改《版权法》,专门制定了文本与数据挖掘例外条款,目的就是要广泛开发文本和数据信息,充分挖掘这些信息背后的价值。英国修订后的《版权法》新增第29A条,明确了文本与数据挖掘的合法性。该法条规定:合法获取作品的主体为非商业性数据分析,对合法获取的任何作品进行的复制行为不构成侵权,属于对作品的合理使用。但是,英国《版权法》将文本与数据挖掘的目的限定为非商业的计算分析,且只豁免该技术过程不可避免的复制行为,对于汇编、翻译等行为则未作规定。 法国 2016年,法国修订《法国知识产权法典》。新修订的条款,不仅对著作权作品专门设置了挖掘例外,还对数据库权进行了限制,即允许社会公众对已发表的、合法获取的科学作品以及数据库文献进行非营利性的挖掘,并且对文本与数据挖掘合理使用的适用对象作了严格限定,仅适用于科学作品或与之相关的文本与数据,而并非所有经合法获得的作品。 德国 2017年6月,德国修订了《著作权及邻接权法》,其中第60条(d)款规定了文本与数据挖掘例外:为了自动分析大量作品用于科研,允许使用者复制原材料并创建规范化与结构化的资料库,且仅限为非商业目的。同时,该例外还允许使用者将该资料库向一定范围内的公众开放以进行科学研究,以及利用该资料库进行科研质量检测。但该法同时明确:相关研究结束后即应删除资料库与其他相关复制件,除非为了存储将相关资料发送给该法第60e与60f条款中规定的不具任何直接或间接商业目的的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等。在第60g条款中,又明确了权利人不得通过协议排除有权使用者使用该例外的权利。 德国《著作权及邻接权法》特别对作为邻接权客体的数据库使用行为作出规定:使用者在被相关权利人授权访问数据库作品的情况下,以及对作为邻接权客体的数据库均适用文本与数据挖掘例外。另外,除了数据库作品,德国的文本与数据挖掘例外同样没有将材料来源的合法性作为实施的要件。 日本 2009年,日本《著作权法》规定,为了利用计算机进行信息分析,在必要的范围内将著作权作品拷贝至存储介质,以及对其进行合理性改编是被允许的,但他人专门用来作信息分析的数据库除外。2018年,日本《著作权法修正案》在保留著作权例外的一般条款的基础上,将“计算机信息分析”的目的修改为“为了提供新的知识或信息”。 从日本立法的修订中可以看出,日本目前对文本与数据挖掘行为的合理使用认定采取了一种较为灵活、开放的态度,为数据挖掘及人工智能的开发研究提供了自由发展的空间,也促进了日本近年来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产业的迅速发展。 美国 美国是判例法国家,目前也没有制订法律或以法律条文的形式承认文本与数据挖掘的正当性。但是,在美国各级法院的多项司法判决中,对文本与数据挖掘的合理使用予以肯定。以谷歌数字图书馆系列案件中的HathiTrust案为例,HathiTrust数字图书馆就是美国多所大学共同设立的公益性文化机构,该机构亦与谷歌签约,使其资源库容纳了Google提供的超过1000万件作品的数字副本。利用文本与数据挖掘全文检索服务,使用者可以通过搜索关键词得以实现不经浏览全文便可获知该词汇与作品中相关情况的目的。 HathiTrust数字图书馆案的法官认为,创建数字复制件并提供给用户的行为构成了合理使用,因为创建全文检索数据库是构成转换性使用的典型做法之一,原因在于关键词搜索的结果具有与原文不同的目的、特征和意义。即使谷歌下载并存储了整本书的完整数字副本也是如此。在其他的一些案件中,法院对文本与数据挖掘行为在法律上的正当性也予以了高度认可。无论是否为商业性主体,也无论是否为营利目的,只要满足“转换性使用”的认定标准,即可以被认定为合理使用。 南非 南非于2019年3月通过《著作权法修正案》。该修正案虽没有明确规定对文本与数据挖掘的版权例外模式,但采取了开放式的合理使用四要素规定,相关例外条款的范围明显大于文本与数据挖掘的行为,且适用中亦可能存在交叉的情况:例如,著作权法12A条款列举的使用目的中的第一项为以“研究、私人学习或个人使用”为目的,使用者可对作品合法的副本在不同设备上采取各种利用方式,对于主体或使用目的的非商业性并不作明确要求。因此,针对合法副本使用者即可适用该例外进行文本与数据挖掘相关的“各种使用行为”,在著作权法的视域中,其应已涵盖文本与数据挖掘技术手段中的临时复制与改编例外的行为。针对非合法副本的文本与数据挖掘行为,则可能需要结合12A条款中的合理使用四要素的兜底标准于个案中再行判断。总体而言,南非的文本与数据挖掘合理使用例外的实现,涵盖规定临时复制与改编情形之外的复制、演绎、传播等使用行为,这也意味着整体使用行为的合法性应当是判定的前置条件。 如今,人工智能被视为科技创新发展的“超级风口”,世界各国都愈加重视推动人工智能产业的健康发展。文本与数据挖掘作为一项信息时代中涉及多领域的研究技术,具有无可替代地解决既有问题、发现未知规律的作用。实践证明,在数字驱动经济的背景下,创新越来越依赖于海量数据分析的帮助,如果过于保护著作权人的利益,对使用人的过分桎梏可能会影响合理使用,甚至会影响国际范围内知识流动与科技创新。为促进人工智能产业的整体发展,给予文本与数据挖掘行为合理使用的空间,将成为世界各国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趋势。
东南亚国家的专利加速计划
专利申请可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特别是在知识产权局工作积压妨碍了对专利的及时审查和授予的司法管辖区内。因为认识到加速专利申请的必要性,东南亚国家的众多专利所有人纷纷表示他们迫切希望加快专利申请程序。 因此,柬埔寨、印度尼西亚、老挝、泰国和越南等国的政府制定了各种计划,以促进更快的专利审查和授权。这些计划或在各自的知识产权体系内实施,或通过与其他知识产权局合作实施。值得注意的是,许多加速审查计划也适用于与绿色技术或公共利益事务有关的发明。本文将挑选一部分计划进行探讨,以帮助相关方更清晰地理解这些有助于加快专利审查和授权的计划。虽然下文重点介绍了一些计划的具体举措,但必须指出的是,除了本文提到的计划和机会之外,可能还有其他的计划和机会。 东盟专利审查合作(ASPEC)计划
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发布关键技术评估框架报告
2023年10月24日,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发布“确保美国的未来:关键技术框架评估”(Securing America’s Future: A Framework for Critical Technology Assessment)报告,提出了如何及时了解全球技术和生产能力的态势,量化创新潜力价值的分析方法,以及量化国家目标机会的工具,以识别加强美国在关键技术领域竞争力的途径。 由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资助的“国家关键技术网络评估”(National Network for Critical Technology Assessment)汇集了美国各地的顶尖学者,对评估技术成熟度、发展轨迹和影响的分析方法进行试点,从而推动为未来政府投资制定数据驱动型方案。该网络研究了处于不同成熟度的四项技术:人工智能、半导体、生物制药以及能源和关键材料。横向努力还侧重于建立系统机制,以评估美国在关键技术领域的全球竞争力。 1.人工智能(AI) 通过机器驱动的知识合成、实验优化和其他机制,人工智能具有加速科学发现的潜力,但许多科学领域并未从中受益。政策可以支持人工智能在科学和技术学科发现(通过与AI专家合作)和培训(通过教育)等领域的最佳应用。以下措施可以弥补利用AI加速科学发现方面的差距: (1)资助并促进科学和工程学科与AI专家之间的跨领域合作; (2)资助开发大学课程,使AI在科学和工程领域得到最佳利用; (3)扩大AI相关人才队伍:扩大美国博士项目的外国毕业生留在美国的机会;增加资助和支持项目,促进女性和小群体在AI相关领域的发展。 2.半导体 要恢复美国在半导体领域的竞争力需要多管齐下。首先,要针对工人培训进行投资,以克服某些地区在新建尖端国内半导体设施方面面临的劳动力和技能缺口。先进的分析工具可以被用来识别特定地区的技能供需错配,并为必要的地区培训和再培训提供信息。 其次,美国在帮助研究人员获得商业生产技术方面落后于竞争对手国家。当企业想要获得补贴时,应要求企业增加研究人员获得商业生产技术的机会; 最后,考虑到经济和安全的利害关系、竞争对手国家的进步以及不确定因素导致的资金不足,美国应在CHIPS和科学法案的基础上增加对下一代半导体器件(beyond-CMOS)的资助。 3.生物制药 药品是美国医疗服务中被使用最多的用品,其供应链缺乏弹性,这会导致质量缺陷和供应短缺,从而给患者和医疗系统带来风险。 供应短缺的风险主要集中在非专利药品,先进制造技术(AMTs)包括连续制造、模块化制造、先进批量加工和数字孪生技术等,在确保产品质量和制造过程的可靠性方面具有优势,但私营部门并没有在制药业普遍采用这些技术,也没有在非专利药领域频繁采用这些技术。 联邦政府需要采取多管齐下的方法,包括:修订对仿制药的监管以促进AMT的采用;扩大对药物前体和质量的跟踪和监管;提高公众对供应链中药物质量问题的认识;尽早让公众了解对质量、价格、可用性的期望和解决这些问题的政策。 4. 储能与关键材料 决策者和行业预计从传统汽车向电池电动汽车(BEV)的转型很可能在2030年就面临重大的电池材料供应链风险。2030年的情景模拟表明,地缘政治争端或自然灾害将导致锂和钴供应冲击,届时影响将包括新车(包括传统汽车和电动汽车)价格大幅上涨,近百万美国家庭无法购买新车,消费者盈余损失约240亿美元,电池芯和电池组生产线工人工资大幅损失。 通过供应链多样化和更多采用无钴电池,可以避免锂和钴的供应冲击:鼓励在美国国内或贸易限制风险较低的地区增加锂供应,以减轻地缘政治争端带来的负面影响;增加无钴电池(如磷酸铁锂电池)的使用,可显著降低锂和钴供应冲击的负面影响。目前美国已采取了一些直接行动,以增加无钴电池的采用和未来的锂供应,而对新型锂加工和无钴电池化学技术创新的投资可加强替代技术发展。
专利争议教训:德国法院对英特尔的裁决强调知识产权保护的必要性
一家德国法院对美国科技巨擘英特尔及其在美国的竞争对手之间的专利争议作出了裁定,禁止在德国销售某些英特尔芯片。这项裁决支持了总部位于加州的R2半导体公司,在一个关于电压调节器的案件中取得了胜利,如杜塞尔多夫地区法院发言人所确认,这也与《金融时报》之前的报道一致。 法院要求英特尔公司停止在德国销售涉及该专利的产品。“我们对杜塞尔多夫地区法院的判决不满,并计划提出上诉,”英特尔的一位发言人通过电子邮件向路透社表示。该发言人还提到,R2此前在美国对英特尔提起的诉讼并未成功,随后他们决定将诉讼地点转移到欧洲。 R2的首席执行官David Fisher在一份声明中表示,他们打算执行这一禁令并保护公司的知识产权。
泰国瑞幸碰瓷中国瑞幸,中国品牌出海需留心
瑞幸咖啡屡登热搜榜,不仅凭借“酱香咖啡”将品牌联名玩出新高度,也因在泰国被山寨者“反咬一口”而陷入无奈。 2023年12月1日,泰国知识产权和国际贸易中央法庭公告宣布判决了有关审理中国瑞幸咖啡公司控告泰国皇家50R集团(50R group)侵犯商标版权案件的最后审判——判决中国瑞幸咖啡公司败诉,立刻执行。但戏剧化的是,2023年12月19日上午,泰国皇家50R集团(50R group)向法院正式提交诉讼,要求法庭判决中国瑞幸咖啡赔偿经济损失100亿泰铢(约合人民币20.46亿元),法院对此已立案受理。 “我看不懂,但我大受震撼”,不仅描述了瑞幸的心声,或许也是许多看官的深切感受。新时代中国品牌出海或许还将面临诸多知识产权问题待解决。
AIPPI世界知识产权大会将于2024年在杭州举行
10月22日至25日,2023年AIPPI世界知识产权大会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举行。作为2024年杭州AIPPI世界知识产权大会的举办城市,杭州在大会上参加了交接仪式。 大会期间,杭州代表团会同中国贸促会与国际保护知识产权协会(AIPPI)举办三方筹备会,就2024年AIPPI世界知识产权(杭州)大会相关筹备工作进行深入交流。代表团还学习观摩了开幕式活动、文化之夜、青年论坛、女性论坛等相关配套活动。“杭州大会”展位也在大会上亮相,向世界知识产权领域的合作伙伴介绍杭州城市形象和经济社会发展概况,面对面邀请各国知识产权界“大咖”参加2024年的杭州大会。
美国银行专利数量创下纪录,人工智能和信息安全成为焦点
美国银行于近日发布消息称,该银行在2023年获得了创纪录的644项美国专利,比上一年增长了13%,而这归因于该银行对信息安全、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等领域的关注。 美国银行是美国的第二大银行,目前在全球拥有6600项已授权专利或正在申请的专利,其中包括800多项与人工智能相关的专利。其7300多名发明人遍布14个国家和美国的42个州。 美国银行首席技术和信息官阿迪提亚.巴辛(Aditya Bhasin)表示:“创新是每个人的事——这不是一个实验室或某个小团体的事情。我们正在考虑如何利用人工智能来更好地为客户提供服务。” 例如,该银行在其虚拟助手“Erica”中使用了一些专利技术,以向客户提供有关其消费习惯的提醒或有关经常交易的提醒。 该银行表示,去年它还获得了编程技术、在线或移动银行业务以及支付功能方面的专利。 这家银行业巨头每年在技术上的花费高达120亿美元。该银行计划今年为新的计划拨款38亿美元。(编译自www.asiaiplaw.com) 翻译:王丹 校对:刘鹏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或编译文章原文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网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涉及文章版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本网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多国将挖掘文本与数据行为纳入著作权合理使用范围
自人工智能技术兴起后,文本与数据挖掘的普遍运用,对于进一步提高科研效率、加快科学发现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利用文本与数据挖掘开展科学研究,已经成为人工智能时代科学研究自由的应有之义。然而,文本与数据挖掘过程中所涉及的文本与数据的提取、复制与传输等环节多受著作权法所限制。为了突破这种限制,不少国家相继出台法律、法规或以判例等形式,明确了运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的文本与数据挖掘,可以作为或者有条件作为著作权法例外适用的对象加以支持和保护,以促进实现科技自由、自立和自强,推动人工智能技术的运用与发展。 欧盟 欧盟成员国拥有丰富的文本与数字资源。但由于著作权法的严格限制,欧盟研究者需要艰难地寻求出版商的批准以获取付费内容。2019年,在制度因素和现实原因共同驱动下,欧盟通过《版权指令》,将文本与数据挖掘纳入了著作权合理使用制度之中。 从《版权指令》的规范内容来看,其对文本与数据挖掘合理使用的要素要求相对保守。《版权指令》第3条为文本与数据挖掘的合理使用设定了限制条件:在行为主体方面,《版权指令》将其定义为“科研机构和文化遗产机构”,但是否可以包含商业性研究机构则由欧盟成员国国内法自行决定;在行为目的方面,仅限定为科学研究。同时,《版权指令》第4条赋予了著作权人“选择—退出”权利,著作权人可以对例外提出保留,在著作权人提出反对的情况下,不能对其作品进行文本数据挖掘。欧盟《版权指令》也选择在有限条件下适用合理使用条款。 英国 英国作为版权制度建设的先驱,已率先就文本与数据挖掘的版权问题进行立法。英国知识产权局将文本与数据挖掘定义为:从处于机器可读状态的资料中提取具有价值信息的过程,过程中目标资料可将被大量复制、提取、演绎和整合。 2014年6月,英国修改《版权法》,专门制定了文本与数据挖掘例外条款,目的就是要广泛开发文本和数据信息,充分挖掘这些信息背后的价值。英国修订后的《版权法》新增第29A条,明确了文本与数据挖掘的合法性。该法条规定:合法获取作品的主体为非商业性数据分析,对合法获取的任何作品进行的复制行为不构成侵权,属于对作品的合理使用。但是,英国《版权法》将文本与数据挖掘的目的限定为非商业的计算分析,且只豁免该技术过程不可避免的复制行为,对于汇编、翻译等行为则未作规定。 法国 2016年,法国修订《法国知识产权法典》。新修订的条款,不仅对著作权作品专门设置了挖掘例外,还对数据库权进行了限制,即允许社会公众对已发表的、合法获取的科学作品以及数据库文献进行非营利性的挖掘,并且对文本与数据挖掘合理使用的适用对象作了严格限定,仅适用于科学作品或与之相关的文本与数据,而并非所有经合法获得的作品。 德国 2017年6月,德国修订了《著作权及邻接权法》,其中第60条(d)款规定了文本与数据挖掘例外:为了自动分析大量作品用于科研,允许使用者复制原材料并创建规范化与结构化的资料库,且仅限为非商业目的。同时,该例外还允许使用者将该资料库向一定范围内的公众开放以进行科学研究,以及利用该资料库进行科研质量检测。但该法同时明确:相关研究结束后即应删除资料库与其他相关复制件,除非为了存储将相关资料发送给该法第60e与60f条款中规定的不具任何直接或间接商业目的的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等。在第60g条款中,又明确了权利人不得通过协议排除有权使用者使用该例外的权利。 德国《著作权及邻接权法》特别对作为邻接权客体的数据库使用行为作出规定:使用者在被相关权利人授权访问数据库作品的情况下,以及对作为邻接权客体的数据库均适用文本与数据挖掘例外。另外,除了数据库作品,德国的文本与数据挖掘例外同样没有将材料来源的合法性作为实施的要件。 日本 2009年,日本《著作权法》规定,为了利用计算机进行信息分析,在必要的范围内将著作权作品拷贝至存储介质,以及对其进行合理性改编是被允许的,但他人专门用来作信息分析的数据库除外。2018年,日本《著作权法修正案》在保留著作权例外的一般条款的基础上,将“计算机信息分析”的目的修改为“为了提供新的知识或信息”。 从日本立法的修订中可以看出,日本目前对文本与数据挖掘行为的合理使用认定采取了一种较为灵活、开放的态度,为数据挖掘及人工智能的开发研究提供了自由发展的空间,也促进了日本近年来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产业的迅速发展。 美国 美国是判例法国家,目前也没有制订法律或以法律条文的形式承认文本与数据挖掘的正当性。但是,在美国各级法院的多项司法判决中,对文本与数据挖掘的合理使用予以肯定。以谷歌数字图书馆系列案件中的HathiTrust案为例,HathiTrust数字图书馆就是美国多所大学共同设立的公益性文化机构,该机构亦与谷歌签约,使其资源库容纳了Google提供的超过1000万件作品的数字副本。利用文本与数据挖掘全文检索服务,使用者可以通过搜索关键词得以实现不经浏览全文便可获知该词汇与作品中相关情况的目的。 HathiTrust数字图书馆案的法官认为,创建数字复制件并提供给用户的行为构成了合理使用,因为创建全文检索数据库是构成转换性使用的典型做法之一,原因在于关键词搜索的结果具有与原文不同的目的、特征和意义。即使谷歌下载并存储了整本书的完整数字副本也是如此。在其他的一些案件中,法院对文本与数据挖掘行为在法律上的正当性也予以了高度认可。无论是否为商业性主体,也无论是否为营利目的,只要满足“转换性使用”的认定标准,即可以被认定为合理使用。 南非 南非于2019年3月通过《著作权法修正案》。该修正案虽没有明确规定对文本与数据挖掘的版权例外模式,但采取了开放式的合理使用四要素规定,相关例外条款的范围明显大于文本与数据挖掘的行为,且适用中亦可能存在交叉的情况:例如,著作权法12A条款列举的使用目的中的第一项为以“研究、私人学习或个人使用”为目的,使用者可对作品合法的副本在不同设备上采取各种利用方式,对于主体或使用目的的非商业性并不作明确要求。因此,针对合法副本使用者即可适用该例外进行文本与数据挖掘相关的“各种使用行为”,在著作权法的视域中,其应已涵盖文本与数据挖掘技术手段中的临时复制与改编例外的行为。针对非合法副本的文本与数据挖掘行为,则可能需要结合12A条款中的合理使用四要素的兜底标准于个案中再行判断。总体而言,南非的文本与数据挖掘合理使用例外的实现,涵盖规定临时复制与改编情形之外的复制、演绎、传播等使用行为,这也意味着整体使用行为的合法性应当是判定的前置条件。 如今,人工智能被视为科技创新发展的“超级风口”,世界各国都愈加重视推动人工智能产业的健康发展。文本与数据挖掘作为一项信息时代中涉及多领域的研究技术,具有无可替代地解决既有问题、发现未知规律的作用。实践证明,在数字驱动经济的背景下,创新越来越依赖于海量数据分析的帮助,如果过于保护著作权人的利益,对使用人的过分桎梏可能会影响合理使用,甚至会影响国际范围内知识流动与科技创新。为促进人工智能产业的整体发展,给予文本与数据挖掘行为合理使用的空间,将成为世界各国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趋势。
东南亚国家的专利加速计划
专利申请可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特别是在知识产权局工作积压妨碍了对专利的及时审查和授予的司法管辖区内。因为认识到加速专利申请的必要性,东南亚国家的众多专利所有人纷纷表示他们迫切希望加快专利申请程序。 因此,柬埔寨、印度尼西亚、老挝、泰国和越南等国的政府制定了各种计划,以促进更快的专利审查和授权。这些计划或在各自的知识产权体系内实施,或通过与其他知识产权局合作实施。值得注意的是,许多加速审查计划也适用于与绿色技术或公共利益事务有关的发明。本文将挑选一部分计划进行探讨,以帮助相关方更清晰地理解这些有助于加快专利审查和授权的计划。虽然下文重点介绍了一些计划的具体举措,但必须指出的是,除了本文提到的计划和机会之外,可能还有其他的计划和机会。 东盟专利审查合作(ASPEC)计划
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发布关键技术评估框架报告
2023年10月24日,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发布“确保美国的未来:关键技术框架评估”(Securing America’s Future: A Framework for Critical Technology Assessment)报告,提出了如何及时了解全球技术和生产能力的态势,量化创新潜力价值的分析方法,以及量化国家目标机会的工具,以识别加强美国在关键技术领域竞争力的途径。 由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资助的“国家关键技术网络评估”(National Network for Critical Technology Assessment)汇集了美国各地的顶尖学者,对评估技术成熟度、发展轨迹和影响的分析方法进行试点,从而推动为未来政府投资制定数据驱动型方案。该网络研究了处于不同成熟度的四项技术:人工智能、半导体、生物制药以及能源和关键材料。横向努力还侧重于建立系统机制,以评估美国在关键技术领域的全球竞争力。 1.人工智能(AI) 通过机器驱动的知识合成、实验优化和其他机制,人工智能具有加速科学发现的潜力,但许多科学领域并未从中受益。政策可以支持人工智能在科学和技术学科发现(通过与AI专家合作)和培训(通过教育)等领域的最佳应用。以下措施可以弥补利用AI加速科学发现方面的差距: (1)资助并促进科学和工程学科与AI专家之间的跨领域合作; (2)资助开发大学课程,使AI在科学和工程领域得到最佳利用; (3)扩大AI相关人才队伍:扩大美国博士项目的外国毕业生留在美国的机会;增加资助和支持项目,促进女性和小群体在AI相关领域的发展。 2.半导体 要恢复美国在半导体领域的竞争力需要多管齐下。首先,要针对工人培训进行投资,以克服某些地区在新建尖端国内半导体设施方面面临的劳动力和技能缺口。先进的分析工具可以被用来识别特定地区的技能供需错配,并为必要的地区培训和再培训提供信息。 其次,美国在帮助研究人员获得商业生产技术方面落后于竞争对手国家。当企业想要获得补贴时,应要求企业增加研究人员获得商业生产技术的机会; 最后,考虑到经济和安全的利害关系、竞争对手国家的进步以及不确定因素导致的资金不足,美国应在CHIPS和科学法案的基础上增加对下一代半导体器件(beyond-CMOS)的资助。 3.生物制药 药品是美国医疗服务中被使用最多的用品,其供应链缺乏弹性,这会导致质量缺陷和供应短缺,从而给患者和医疗系统带来风险。 供应短缺的风险主要集中在非专利药品,先进制造技术(AMTs)包括连续制造、模块化制造、先进批量加工和数字孪生技术等,在确保产品质量和制造过程的可靠性方面具有优势,但私营部门并没有在制药业普遍采用这些技术,也没有在非专利药领域频繁采用这些技术。 联邦政府需要采取多管齐下的方法,包括:修订对仿制药的监管以促进AMT的采用;扩大对药物前体和质量的跟踪和监管;提高公众对供应链中药物质量问题的认识;尽早让公众了解对质量、价格、可用性的期望和解决这些问题的政策。 4. 储能与关键材料 决策者和行业预计从传统汽车向电池电动汽车(BEV)的转型很可能在2030年就面临重大的电池材料供应链风险。2030年的情景模拟表明,地缘政治争端或自然灾害将导致锂和钴供应冲击,届时影响将包括新车(包括传统汽车和电动汽车)价格大幅上涨,近百万美国家庭无法购买新车,消费者盈余损失约240亿美元,电池芯和电池组生产线工人工资大幅损失。 通过供应链多样化和更多采用无钴电池,可以避免锂和钴的供应冲击:鼓励在美国国内或贸易限制风险较低的地区增加锂供应,以减轻地缘政治争端带来的负面影响;增加无钴电池(如磷酸铁锂电池)的使用,可显著降低锂和钴供应冲击的负面影响。目前美国已采取了一些直接行动,以增加无钴电池的采用和未来的锂供应,而对新型锂加工和无钴电池化学技术创新的投资可加强替代技术发展。
专利争议教训:德国法院对英特尔的裁决强调知识产权保护的必要性
一家德国法院对美国科技巨擘英特尔及其在美国的竞争对手之间的专利争议作出了裁定,禁止在德国销售某些英特尔芯片。这项裁决支持了总部位于加州的R2半导体公司,在一个关于电压调节器的案件中取得了胜利,如杜塞尔多夫地区法院发言人所确认,这也与《金融时报》之前的报道一致。 法院要求英特尔公司停止在德国销售涉及该专利的产品。“我们对杜塞尔多夫地区法院的判决不满,并计划提出上诉,”英特尔的一位发言人通过电子邮件向路透社表示。该发言人还提到,R2此前在美国对英特尔提起的诉讼并未成功,随后他们决定将诉讼地点转移到欧洲。 R2的首席执行官David Fisher在一份声明中表示,他们打算执行这一禁令并保护公司的知识产权。
泰国瑞幸碰瓷中国瑞幸,中国品牌出海需留心
瑞幸咖啡屡登热搜榜,不仅凭借“酱香咖啡”将品牌联名玩出新高度,也因在泰国被山寨者“反咬一口”而陷入无奈。 2023年12月1日,泰国知识产权和国际贸易中央法庭公告宣布判决了有关审理中国瑞幸咖啡公司控告泰国皇家50R集团(50R group)侵犯商标版权案件的最后审判——判决中国瑞幸咖啡公司败诉,立刻执行。但戏剧化的是,2023年12月19日上午,泰国皇家50R集团(50R group)向法院正式提交诉讼,要求法庭判决中国瑞幸咖啡赔偿经济损失100亿泰铢(约合人民币20.46亿元),法院对此已立案受理。 “我看不懂,但我大受震撼”,不仅描述了瑞幸的心声,或许也是许多看官的深切感受。新时代中国品牌出海或许还将面临诸多知识产权问题待解决。
AIPPI世界知识产权大会将于2024年在杭州举行
10月22日至25日,2023年AIPPI世界知识产权大会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举行。作为2024年杭州AIPPI世界知识产权大会的举办城市,杭州在大会上参加了交接仪式。 大会期间,杭州代表团会同中国贸促会与国际保护知识产权协会(AIPPI)举办三方筹备会,就2024年AIPPI世界知识产权(杭州)大会相关筹备工作进行深入交流。代表团还学习观摩了开幕式活动、文化之夜、青年论坛、女性论坛等相关配套活动。“杭州大会”展位也在大会上亮相,向世界知识产权领域的合作伙伴介绍杭州城市形象和经济社会发展概况,面对面邀请各国知识产权界“大咖”参加2024年的杭州大会。
美国银行专利数量创下纪录,人工智能和信息安全成为焦点
美国银行于近日发布消息称,该银行在2023年获得了创纪录的644项美国专利,比上一年增长了13%,而这归因于该银行对信息安全、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等领域的关注。 美国银行是美国的第二大银行,目前在全球拥有6600项已授权专利或正在申请的专利,其中包括800多项与人工智能相关的专利。其7300多名发明人遍布14个国家和美国的42个州。 美国银行首席技术和信息官阿迪提亚.巴辛(Aditya Bhasin)表示:“创新是每个人的事——这不是一个实验室或某个小团体的事情。我们正在考虑如何利用人工智能来更好地为客户提供服务。” 例如,该银行在其虚拟助手“Erica”中使用了一些专利技术,以向客户提供有关其消费习惯的提醒或有关经常交易的提醒。 该银行表示,去年它还获得了编程技术、在线或移动银行业务以及支付功能方面的专利。 这家银行业巨头每年在技术上的花费高达120亿美元。该银行计划今年为新的计划拨款38亿美元。(编译自www.asiaiplaw.com) 翻译:王丹 校对:刘鹏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或编译文章原文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网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涉及文章版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本网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多国将挖掘文本与数据行为纳入著作权合理使用范围
自人工智能技术兴起后,文本与数据挖掘的普遍运用,对于进一步提高科研效率、加快科学发现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利用文本与数据挖掘开展科学研究,已经成为人工智能时代科学研究自由的应有之义。然而,文本与数据挖掘过程中所涉及的文本与数据的提取、复制与传输等环节多受著作权法所限制。为了突破这种限制,不少国家相继出台法律、法规或以判例等形式,明确了运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的文本与数据挖掘,可以作为或者有条件作为著作权法例外适用的对象加以支持和保护,以促进实现科技自由、自立和自强,推动人工智能技术的运用与发展。 欧盟 欧盟成员国拥有丰富的文本与数字资源。但由于著作权法的严格限制,欧盟研究者需要艰难地寻求出版商的批准以获取付费内容。2019年,在制度因素和现实原因共同驱动下,欧盟通过《版权指令》,将文本与数据挖掘纳入了著作权合理使用制度之中。 从《版权指令》的规范内容来看,其对文本与数据挖掘合理使用的要素要求相对保守。《版权指令》第3条为文本与数据挖掘的合理使用设定了限制条件:在行为主体方面,《版权指令》将其定义为“科研机构和文化遗产机构”,但是否可以包含商业性研究机构则由欧盟成员国国内法自行决定;在行为目的方面,仅限定为科学研究。同时,《版权指令》第4条赋予了著作权人“选择—退出”权利,著作权人可以对例外提出保留,在著作权人提出反对的情况下,不能对其作品进行文本数据挖掘。欧盟《版权指令》也选择在有限条件下适用合理使用条款。 英国 英国作为版权制度建设的先驱,已率先就文本与数据挖掘的版权问题进行立法。英国知识产权局将文本与数据挖掘定义为:从处于机器可读状态的资料中提取具有价值信息的过程,过程中目标资料可将被大量复制、提取、演绎和整合。 2014年6月,英国修改《版权法》,专门制定了文本与数据挖掘例外条款,目的就是要广泛开发文本和数据信息,充分挖掘这些信息背后的价值。英国修订后的《版权法》新增第29A条,明确了文本与数据挖掘的合法性。该法条规定:合法获取作品的主体为非商业性数据分析,对合法获取的任何作品进行的复制行为不构成侵权,属于对作品的合理使用。但是,英国《版权法》将文本与数据挖掘的目的限定为非商业的计算分析,且只豁免该技术过程不可避免的复制行为,对于汇编、翻译等行为则未作规定。 法国 2016年,法国修订《法国知识产权法典》。新修订的条款,不仅对著作权作品专门设置了挖掘例外,还对数据库权进行了限制,即允许社会公众对已发表的、合法获取的科学作品以及数据库文献进行非营利性的挖掘,并且对文本与数据挖掘合理使用的适用对象作了严格限定,仅适用于科学作品或与之相关的文本与数据,而并非所有经合法获得的作品。 德国 2017年6月,德国修订了《著作权及邻接权法》,其中第60条(d)款规定了文本与数据挖掘例外:为了自动分析大量作品用于科研,允许使用者复制原材料并创建规范化与结构化的资料库,且仅限为非商业目的。同时,该例外还允许使用者将该资料库向一定范围内的公众开放以进行科学研究,以及利用该资料库进行科研质量检测。但该法同时明确:相关研究结束后即应删除资料库与其他相关复制件,除非为了存储将相关资料发送给该法第60e与60f条款中规定的不具任何直接或间接商业目的的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等。在第60g条款中,又明确了权利人不得通过协议排除有权使用者使用该例外的权利。 德国《著作权及邻接权法》特别对作为邻接权客体的数据库使用行为作出规定:使用者在被相关权利人授权访问数据库作品的情况下,以及对作为邻接权客体的数据库均适用文本与数据挖掘例外。另外,除了数据库作品,德国的文本与数据挖掘例外同样没有将材料来源的合法性作为实施的要件。 日本 2009年,日本《著作权法》规定,为了利用计算机进行信息分析,在必要的范围内将著作权作品拷贝至存储介质,以及对其进行合理性改编是被允许的,但他人专门用来作信息分析的数据库除外。2018年,日本《著作权法修正案》在保留著作权例外的一般条款的基础上,将“计算机信息分析”的目的修改为“为了提供新的知识或信息”。 从日本立法的修订中可以看出,日本目前对文本与数据挖掘行为的合理使用认定采取了一种较为灵活、开放的态度,为数据挖掘及人工智能的开发研究提供了自由发展的空间,也促进了日本近年来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产业的迅速发展。 美国 美国是判例法国家,目前也没有制订法律或以法律条文的形式承认文本与数据挖掘的正当性。但是,在美国各级法院的多项司法判决中,对文本与数据挖掘的合理使用予以肯定。以谷歌数字图书馆系列案件中的HathiTrust案为例,HathiTrust数字图书馆就是美国多所大学共同设立的公益性文化机构,该机构亦与谷歌签约,使其资源库容纳了Google提供的超过1000万件作品的数字副本。利用文本与数据挖掘全文检索服务,使用者可以通过搜索关键词得以实现不经浏览全文便可获知该词汇与作品中相关情况的目的。 HathiTrust数字图书馆案的法官认为,创建数字复制件并提供给用户的行为构成了合理使用,因为创建全文检索数据库是构成转换性使用的典型做法之一,原因在于关键词搜索的结果具有与原文不同的目的、特征和意义。即使谷歌下载并存储了整本书的完整数字副本也是如此。在其他的一些案件中,法院对文本与数据挖掘行为在法律上的正当性也予以了高度认可。无论是否为商业性主体,也无论是否为营利目的,只要满足“转换性使用”的认定标准,即可以被认定为合理使用。 南非 南非于2019年3月通过《著作权法修正案》。该修正案虽没有明确规定对文本与数据挖掘的版权例外模式,但采取了开放式的合理使用四要素规定,相关例外条款的范围明显大于文本与数据挖掘的行为,且适用中亦可能存在交叉的情况:例如,著作权法12A条款列举的使用目的中的第一项为以“研究、私人学习或个人使用”为目的,使用者可对作品合法的副本在不同设备上采取各种利用方式,对于主体或使用目的的非商业性并不作明确要求。因此,针对合法副本使用者即可适用该例外进行文本与数据挖掘相关的“各种使用行为”,在著作权法的视域中,其应已涵盖文本与数据挖掘技术手段中的临时复制与改编例外的行为。针对非合法副本的文本与数据挖掘行为,则可能需要结合12A条款中的合理使用四要素的兜底标准于个案中再行判断。总体而言,南非的文本与数据挖掘合理使用例外的实现,涵盖规定临时复制与改编情形之外的复制、演绎、传播等使用行为,这也意味着整体使用行为的合法性应当是判定的前置条件。 如今,人工智能被视为科技创新发展的“超级风口”,世界各国都愈加重视推动人工智能产业的健康发展。文本与数据挖掘作为一项信息时代中涉及多领域的研究技术,具有无可替代地解决既有问题、发现未知规律的作用。实践证明,在数字驱动经济的背景下,创新越来越依赖于海量数据分析的帮助,如果过于保护著作权人的利益,对使用人的过分桎梏可能会影响合理使用,甚至会影响国际范围内知识流动与科技创新。为促进人工智能产业的整体发展,给予文本与数据挖掘行为合理使用的空间,将成为世界各国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趋势。
东南亚国家的专利加速计划
专利申请可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特别是在知识产权局工作积压妨碍了对专利的及时审查和授予的司法管辖区内。因为认识到加速专利申请的必要性,东南亚国家的众多专利所有人纷纷表示他们迫切希望加快专利申请程序。 因此,柬埔寨、印度尼西亚、老挝、泰国和越南等国的政府制定了各种计划,以促进更快的专利审查和授权。这些计划或在各自的知识产权体系内实施,或通过与其他知识产权局合作实施。值得注意的是,许多加速审查计划也适用于与绿色技术或公共利益事务有关的发明。本文将挑选一部分计划进行探讨,以帮助相关方更清晰地理解这些有助于加快专利审查和授权的计划。虽然下文重点介绍了一些计划的具体举措,但必须指出的是,除了本文提到的计划和机会之外,可能还有其他的计划和机会。 东盟专利审查合作(ASPEC)计划
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发布关键技术评估框架报告
2023年10月24日,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发布“确保美国的未来:关键技术框架评估”(Securing America’s Future: A Framework for Critical Technology Assessment)报告,提出了如何及时了解全球技术和生产能力的态势,量化创新潜力价值的分析方法,以及量化国家目标机会的工具,以识别加强美国在关键技术领域竞争力的途径。 由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资助的“国家关键技术网络评估”(National Network for Critical Technology Assessment)汇集了美国各地的顶尖学者,对评估技术成熟度、发展轨迹和影响的分析方法进行试点,从而推动为未来政府投资制定数据驱动型方案。该网络研究了处于不同成熟度的四项技术:人工智能、半导体、生物制药以及能源和关键材料。横向努力还侧重于建立系统机制,以评估美国在关键技术领域的全球竞争力。 1.人工智能(AI) 通过机器驱动的知识合成、实验优化和其他机制,人工智能具有加速科学发现的潜力,但许多科学领域并未从中受益。政策可以支持人工智能在科学和技术学科发现(通过与AI专家合作)和培训(通过教育)等领域的最佳应用。以下措施可以弥补利用AI加速科学发现方面的差距: (1)资助并促进科学和工程学科与AI专家之间的跨领域合作; (2)资助开发大学课程,使AI在科学和工程领域得到最佳利用; (3)扩大AI相关人才队伍:扩大美国博士项目的外国毕业生留在美国的机会;增加资助和支持项目,促进女性和小群体在AI相关领域的发展。 2.半导体 要恢复美国在半导体领域的竞争力需要多管齐下。首先,要针对工人培训进行投资,以克服某些地区在新建尖端国内半导体设施方面面临的劳动力和技能缺口。先进的分析工具可以被用来识别特定地区的技能供需错配,并为必要的地区培训和再培训提供信息。 其次,美国在帮助研究人员获得商业生产技术方面落后于竞争对手国家。当企业想要获得补贴时,应要求企业增加研究人员获得商业生产技术的机会; 最后,考虑到经济和安全的利害关系、竞争对手国家的进步以及不确定因素导致的资金不足,美国应在CHIPS和科学法案的基础上增加对下一代半导体器件(beyond-CMOS)的资助。 3.生物制药 药品是美国医疗服务中被使用最多的用品,其供应链缺乏弹性,这会导致质量缺陷和供应短缺,从而给患者和医疗系统带来风险。 供应短缺的风险主要集中在非专利药品,先进制造技术(AMTs)包括连续制造、模块化制造、先进批量加工和数字孪生技术等,在确保产品质量和制造过程的可靠性方面具有优势,但私营部门并没有在制药业普遍采用这些技术,也没有在非专利药领域频繁采用这些技术。 联邦政府需要采取多管齐下的方法,包括:修订对仿制药的监管以促进AMT的采用;扩大对药物前体和质量的跟踪和监管;提高公众对供应链中药物质量问题的认识;尽早让公众了解对质量、价格、可用性的期望和解决这些问题的政策。 4. 储能与关键材料 决策者和行业预计从传统汽车向电池电动汽车(BEV)的转型很可能在2030年就面临重大的电池材料供应链风险。2030年的情景模拟表明,地缘政治争端或自然灾害将导致锂和钴供应冲击,届时影响将包括新车(包括传统汽车和电动汽车)价格大幅上涨,近百万美国家庭无法购买新车,消费者盈余损失约240亿美元,电池芯和电池组生产线工人工资大幅损失。 通过供应链多样化和更多采用无钴电池,可以避免锂和钴的供应冲击:鼓励在美国国内或贸易限制风险较低的地区增加锂供应,以减轻地缘政治争端带来的负面影响;增加无钴电池(如磷酸铁锂电池)的使用,可显著降低锂和钴供应冲击的负面影响。目前美国已采取了一些直接行动,以增加无钴电池的采用和未来的锂供应,而对新型锂加工和无钴电池化学技术创新的投资可加强替代技术发展。
专利争议教训:德国法院对英特尔的裁决强调知识产权保护的必要性
一家德国法院对美国科技巨擘英特尔及其在美国的竞争对手之间的专利争议作出了裁定,禁止在德国销售某些英特尔芯片。这项裁决支持了总部位于加州的R2半导体公司,在一个关于电压调节器的案件中取得了胜利,如杜塞尔多夫地区法院发言人所确认,这也与《金融时报》之前的报道一致。 法院要求英特尔公司停止在德国销售涉及该专利的产品。“我们对杜塞尔多夫地区法院的判决不满,并计划提出上诉,”英特尔的一位发言人通过电子邮件向路透社表示。该发言人还提到,R2此前在美国对英特尔提起的诉讼并未成功,随后他们决定将诉讼地点转移到欧洲。 R2的首席执行官David Fisher在一份声明中表示,他们打算执行这一禁令并保护公司的知识产权。
泰国瑞幸碰瓷中国瑞幸,中国品牌出海需留心
瑞幸咖啡屡登热搜榜,不仅凭借“酱香咖啡”将品牌联名玩出新高度,也因在泰国被山寨者“反咬一口”而陷入无奈。 2023年12月1日,泰国知识产权和国际贸易中央法庭公告宣布判决了有关审理中国瑞幸咖啡公司控告泰国皇家50R集团(50R group)侵犯商标版权案件的最后审判——判决中国瑞幸咖啡公司败诉,立刻执行。但戏剧化的是,2023年12月19日上午,泰国皇家50R集团(50R group)向法院正式提交诉讼,要求法庭判决中国瑞幸咖啡赔偿经济损失100亿泰铢(约合人民币20.46亿元),法院对此已立案受理。 “我看不懂,但我大受震撼”,不仅描述了瑞幸的心声,或许也是许多看官的深切感受。新时代中国品牌出海或许还将面临诸多知识产权问题待解决。
AIPPI世界知识产权大会将于2024年在杭州举行
10月22日至25日,2023年AIPPI世界知识产权大会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举行。作为2024年杭州AIPPI世界知识产权大会的举办城市,杭州在大会上参加了交接仪式。 大会期间,杭州代表团会同中国贸促会与国际保护知识产权协会(AIPPI)举办三方筹备会,就2024年AIPPI世界知识产权(杭州)大会相关筹备工作进行深入交流。代表团还学习观摩了开幕式活动、文化之夜、青年论坛、女性论坛等相关配套活动。“杭州大会”展位也在大会上亮相,向世界知识产权领域的合作伙伴介绍杭州城市形象和经济社会发展概况,面对面邀请各国知识产权界“大咖”参加2024年的杭州大会。

- 2025年全国知识产权宣传周主场活动在京举行2025-04-23
- 2025中国知识产权保护高层论坛在京举办2025-04-23
- 国家知识产权局办公室关于开展国家级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申报认定工作的通知2025-04-23
- 专利文献馆2025年4月公益讲座计划:“知识产权公共服务资源与利用”专题2025-04-23
- 抚州市知识产权协会助力专利转化运用做法入选全省典型案例2025-04-18
- 国家知识产权强国建设工作部际联席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召开2025-04-15
- 江西省市场监管局赴闽交流 助力商标品牌高质量发展2025-04-15
- 谭文英一行赴浙江考察调研2025-04-15
- 2025年全国知识产权宣传周活动主题海报发布2025-04-15
- 2025年专利代理师资格考试大纲2025-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