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知识产权局办公室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办公厅联合印发通知 推进做好知识产权领域信用监管工作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有关工作部署,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和监管制度”精神,做好知识产权领域信用监管工作,近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办公室会同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办公厅联合印发《关于做好知识产权领域信用监管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从十个方面做出部署。 《通知》指出,在信用信息归集方面,要做好知识产权领域信用信息归集基础工作,制定地方知识产权领域信用信息归集目录及管理规范;在信用承诺方面,要建立健全知识产权领域信用承诺制,加强承诺后监管,依法依规将违反承诺或承诺不实等行为列为失信行为;在分级分类监管方面,要推进知识产权领域分级分类监管,科学构建符合本地实际的知识产权信用评价指标体系,开展信用评价工作;在信用约束激励方面,要依法依规开展信用约束激励工作,推进构建跨部门、跨领域的失信联合惩戒机制,解决严重失信行为反复出现、异地出现的问题,充分发挥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和“信用中国”网站等平台信息公示的激励作用,提升信用良好主体的获得感;在信用修复方面,要积极创造条件便利失信主体开展信用修复;在加强重点环节信用监管方面,对故意侵犯知识产权等行为加强信用监管,依法依规将失信主体列入严重违法失信名单。 《通知》的印发将进一步指导地方推进知识产权领域信用监管工作,对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营造公平、竞争、诚信、守法的市场环境具有积极作用。
《中国专利密集型产业统计监测报告》正式发布
近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中国专利密集型产业统计监测报告》。报告显示,我国专利密集型产业创新能力强、发展潜力大,集聚了全国企业近五成的研发经费投入,产出了七成左右的发明专利,贡献了全国12.71%的GDP。 2022年,我国专利密集型产业规模稳步壮大,专利密集型产业增加值突破15万亿元,2018—2022年均增速为9.36%,高于同期GDP现价年均增速2.37个百分点;专利密集型产业引领带动作用突出,2018—2022年,专利密集型产业中,作为新兴产业代表的信息通信技术服务业及信息通信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年均增速达到14.86%和10.23%,实现两位数增长;专利密集型产业研发投入力度持续加大,2022年,产业R&D经费内部支出达到1.14万亿元,是非专利密集型产业的2.23倍,新产品销售收入占营业收入比重达到37.02%,比非专利密集型产业高15.85个百分点。 开展专利密集型产业统计监测,是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培育发展专利密集型产业有关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国家知识产权局连续多年发布年度监测报告,为相关政策制定提供了数据支撑,有力促进了知识产权与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在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知识产权服务业规模不断扩大 高质量服务能力持续提升
近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2024年全国知识产权服务业统计调查报告》。报告显示,2023年我国知识产权服务业市场规模稳步增长,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服务供给结构和行业环境持续优化,行业整体呈现“稳中有进”“稳中提质”的发展态势,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不断夯实。报告要点如下。 服务机构数量持续增长 截至2023年底,我国提供知识产权服务的机构数量约为8.9万家,同比增长2.9%。其中,专利代理机构5269家,商标代理机构35712家;此外,提供知识产权法律、运营、信息及咨询服务的机构分别约为2.2万家、0.9万家、1.6万家和5.8万家。 行业营收规模稳中有升 2023年,我国知识产权服务业总营业收入约为2850亿元,同比增长5.6%。其中,执行企业财务制度的机构平均营业收入为319.5万元。专利代理机构总营业收入约为462.6亿元,单个机构平均营业收入为934.9万元。2023年知识产权服务业从业人员人均创造营业收入(即劳动生产率)为28.9万元/人。 促进就业效果不断显现 截至2023年底,我国知识产权服务业从业人员数量约为98.4万人,同比增长1.5%,其中,执业专利代理师为34396人,同比增长9.7%。2023年,有41.4%的知识产权服务机构招收了新入职人员,15.8%的机构录用了应届毕业生。新入职人员年龄主要集中在25~30岁。知识产权服务业从业人员学历层次保持较高水平,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占比71.5%。 服务供给结构进一步优化 2023年,我国知识产权服务供给进一步完善。地理覆盖范围显著增加,我国知识产权服务机构覆盖全部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在地级行政区划单位的覆盖比例为89.6%,较去年提升1.5个百分点,较前年提升6.2个百分点。知识产权服务内容更加全面,提供两种及以上业务的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占比64.9%,较上年提高15.3%,有13.4%的服务机构提供3种以上知识产权服务业务。知识产权服务模式更趋多元化。大型机构积极构建全链条一体化服务模式,向客户提供综合性知识产权解决方案,中小型机构则专注于细分市场,通过特色化、精细化服务增强市场竞争力。 机构服务能力持续提升 2023年,知识产权服务数字化与智慧化水平进一步提升。有29.3%的机构推进数字化转型,82.4%的机构利用商业数据库或软件提升服务质量。2023年,开展涉外知识产权服务的机构比例持续提升,有40.3%的机构为我国市场主体“走出去”提供了知识产权服务,有32.2%的机构为境外企业进入我国市场提供了知识产权服务。知识产权服务与企业市场经营和创新发展的结合度更加紧密,知识产权服务深度融入企业战略、市场竞争、品牌布局、合规审查、风险管理等方面,有56.2%的受访机构表示参与了企业市场竞争策略制定与品牌布局。 支持创新作用更加显著 2023年,专利代理机构代理专利申请量占全部国内专利申请量的90.6%(即专利申请代理率为90.6%),较上年显著提升9.1个百分点,其中发明专利申请代理率达到94.4%,较上年提升4.7个百分点。商标注册申请代理率为87.7%。320家商标代理机构代理作为地理标志使用的集体商标、证明商标注册申请968件,代理率为95.8%。596家知识产权服务机构代理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申请7864件,代理率为60.9%。知识产权服务业赋能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作用愈发显著。 专利转化支撑作用显现 截至2023年底,提供专利产业化相关服务的知识产权运营服务机构比例显著提升,达到35.8%,较上年提升5.6个百分点。从需求端看,创新主体对专利产业化相关服务的需求明显提升,在知识产权运营、信息、法律和咨询等服务领域均有体现。从供给端看,服务机构通过专利价值评估、专利转化运用供需对接、市场布局与品牌推广等多维度服务,助力企业创新发展。
《全国知识产权代理行业发展状况(2023年)》显示: 我国知识产权代理行业稳步发展
为持续推进知识产权代理行业健康发展,做好行业基础数据的统计、分析和利用工作,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运用促进司编制了《全国知识产权代理行业发展状况(2023年)》,对我国专利代理机构、商标代理机构、专利代理师、专利代理师资格考试等情况进行了分析。《全国知识产权代理行业发展状况(2023年)》显示:国家知识产权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知识产权工作的重要指示论述,认真落实《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年)》和《“十四五”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规划》决策部署,全面推进《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方案(2023—2025年)》任务落地落实,以打通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服务全链条为目标,以满足创新主体需求为导向,优化发展环境,培育市场主体,拓宽服务领域,创新服务模式,提升服务质量,推动知识产权代理行业高质量发展,为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根据统计数据分析显示,我国知识产权代理行业呈现以下特点: 行业发展规模稳步增长。2023年,全国新设专利代理机构855家,备案分支机构875家。截至2023年底,专利代理机构达到5269家(不含港澳台地区),获得专利代理师资格证书的人数达到76230人,执业专利代理师34396人;10家外国专利代理机构在中国境内设立常驻代表机构;全国备案商标代理机构35712家。 行业社会贡献持续提升。代理机构积极拓展服务领域,深度参与“知识产权服务万里行”活动,推进专利转化运用服务对接。启动建设10个国家知识产权服务业高质量集聚发展示范区和15个试验区,围绕区域优势产业和主导产业发展需求,整合优质服务资源,打造“一站式”知识产权服务集聚载体,提升对区域经济的贡献度。 行业审批服务不断优化。出台《专利代理师资格考试理工科资格审核指引》,进一步放宽报考条件;印发《2023年度专利代理师资格考试公告》,将考试时间由11月份第一个周末优化调整至7月份第一个周末,考试实行固定合格分数线。及时更新专利代理行政许可事项办事指南,修订《专利代理行政许可事项审查工作细则》,精简专利代理机构执业许可事项变更和注销审批流程,取消专利代理机构执业许可证副本发放和回收环节,推进审批服务便民化。 专业能力建设积极有效。2023年,国家知识产权局指导中华全国专利代理师协会、中华商标协会组织开展知识产权代理从业人员专业能力建设行动,构建形成进阶式能力提升路线和培训体系,开设312门培训课程,开展各类培训50余期,累计参加学员3.7万人。研究建立专利代理人才评价模型。全年向法院推荐4896名专利诉讼代理人和7名技术调查官助理。 一、专利代理机构情况 伴随着我国知识产权事业的快速发展,专利代理行业取得了长足进步。截至2023年底,我国专利代理机构共有5269家(不含港澳台地区)。 (注:如无特别说明,本章正文及图表中的全国数据均不含港澳台地区。) 1.专利代理机构数量变化 图1展示了2014-2023年我国专利代理机构数量变化情况。截至2023年底,专利代理机构总量达到5269家,同比增长16.6%。 图1 2014-2023年专利代理机构数量变化情况 2.专利代理机构区域分布 东部及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专利代理机构较多,专利代理机构数量排名前五位的省(市)依次为:北京、广东、江苏、浙江和上海,与2022年排序保持一致。其中:北京专利代理机构数量居全国之首,共1042家,占全国专利代理机构总数的19.8%;广东位列第二,共853家,占全国专利代理机构总数的16.2%;江苏、浙江、上海分别为621家、373家、339家,分别占全国专利代理机构总数的11.8%、7.1%、6.4%。 3.专利代理机构成立年限分布 在全国5269家专利代理机构中,按专利代理机构的成立年限来看,成立20年以上的专利代理机构有468家,占全国专利代理机构总数的8.9%;成立15至20年(满15年不足20年,以下同此划分方式)的专利代理机构为184家,占比3.5%;成立10至15年的专利代理机构为299家,占比5.7%;成立5至10年的专利代理机构为1117家,占比21.2%;成立3至5年的专利代理机构为1046家,占比19.9%;成立年限在3年以内的专利代理机构为2155家,占比40.9%。 4.专利代理机构规模分布 按照执业专利代理师数量对专利代理机构规模进行划分,在全国5269家专利代理机构中,执业专利代理师100人以上的专利代理机构共15家,分布在北京、广东和上海三省(市);执业专利代理师51-100人的专利代理机构共37家,分布在北京、广东、上海、江苏和四川五省(市);执业专利代理师21-50人的专利代理机构共174家,11-20人的共443家。执业专利代理师10人及以内的专利代理机构共4600家,约占专利代理机构总数的87.3%,其中:执业专利代理师6-10人的专利代理机构共874家,3-5人的共1995家,少于3人的共1731家。 二、商标代理机构情况 1.备案商标代理机构数量变化 图2展示了2014-2023年在国家知识产权局备案的商标代理机构数量变化情况。为保障商标代理机构和从业人员依法执业,加强商标代理机构和从业人员监管,规范商标代理行业秩序,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关于商标代理机构重新备案的公告》,于2023年1-3月期间组织开展了商标代理机构重新备案工作。重新备案后商标代理机构数量较上年大幅压减,截至2023年底,全国备案商标代理机构数量共计35712家。 图2 2014-2023年备案商标代理机构数量变化情况 2.备案商标代理机构区域分布 东部及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商标代理机构较多,商标代理机构数量排名前五位的省(市)依次为:广东、北京、江苏、浙江、山东,商标代理机构数量分别为7599家、4079家、2688家、2402家、2299家,分别占全国商标代理机构总数的21.3%、11.4%、7.5%、6.7%、6.4%。 3.备案商标代理机构组织形式分布 根据《商标代理监督管理规定》,商标代理机构分为两类:一是经市场主体登记机关依法登记从事商标代理业务的服务机构,二是从事商标代理业务的律师事务所。截至2023年底,已备案的商标代理机构以经市场主体登记机关依法登记从事商标代理业务的服务机构为主,共计33922家,占比达到95.0%;从事商标代理业务的律师事务所1790家,占比约5.0%。 三、专利代理师情况 随着我国专利申请量和专利代理业务需求的增长,专利代理人才队伍不断壮大,截至2023年底,我国执业专利代理师已达到34396人。 1.专利代理师数量变化 图3展示了2014-2023年取得专利代理师资格人数及执业专利代理师数量变化情况。近十年来我国取得专利代理师资格的人数快速增长,截至2023年底,总计76230人获得了专利代理师资格证书,同比增长20.4%。执业专利代理师数量达到34396人,同比增长9.7%,占具有专利代理师资格总人数的45.1%,其中2023年首次执业专利代理师3448人。 图3 2014-2023年取得专利代理师资格人数及执业专利代理师数量变化情况 2.专利代理师区域分布 与专利代理机构分布类似,专利代理师主要分布在北京、广东、江苏、上海、浙江五地。北京执业专利代理师数量和取得专利代理师资格的人数持续增长,分别为12117人、17184人,均排名第一。广东、江苏、上海、浙江、山东、四川、安徽七省(市)的执业专利代理师数量在1000-5000人之间。湖北、河南、福建、陕西、重庆、湖南、河北、辽宁、天津九省(市)的执业专利代理师数量均超过300人。 3.专利诉讼代理人情况 截至2023年底,中华全国专利代理师协会推荐的专利诉讼代理人共计4896人,其中仅可参加专利行政诉讼的代理人有2144人,可参加专利行政诉讼和民事诉讼的代理人有2752人。从专利诉讼代理人的地域分布来看,北京共有2188名专利诉讼代理人,占专利诉讼代理人总数的44.7%,其中仅可参加专利行政诉讼的代理人有1006人,可参加专利行政诉讼和民事诉讼的代理人有1182人,均排名第一;广东共有593名专利诉讼代理人,占专利诉讼代理人总数的12.1%,其中仅可参加专利行政诉讼的代理人有214人,可参加专利行政诉讼和民事诉讼的代理人有379人,均排名第二;上海、江苏、浙江、山东、四川、湖北六省(市)的专利诉讼代理人数量均超过100人。 四、专利代理师资格考试情况 专利代理师资格考试自1992年起至今已成功举办25次。2023年全国共有47649人报名考试,考试通过人数为6150人;其中:香港、台湾各有4人考试通过,澳门有1人考试通过。 1.专利代理师资格考试报名情况 图4展示了2014-2023年专利代理师资格考试报名情况。2023年专利代理师资格考试报名人数为47649人。 图4 2014-2023年专利代理师资格考试报名情况 2.专利代理师资格考试通过情况 2023年,专利代理师资格考试通过人数为6150人,报名通过率12.9%。 截至目前,共有85名香港特别行政区考生、4名澳门特别行政区考生和532名台湾地区考生考试通过。
国家知识产权强国建设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发布《知识产权强国建设发展报告(2024年)》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重大部署,深入实施《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年)》和《“十四五”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规划》,国家知识产权强国建设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会同有关方面编制完成《知识产权强国建设发展报告(2024年)》(以下简称《报告》)。 《报告》总结了我国知识产权强国建设发展目标总体进展情况和知识产权强国建设取得的成效,从国家及地方两个层面评价了知识产权强国建设发展状况,分析了知识产权强国建设面临的形势,并对知识产权强国建设发展进行了展望。《报告》显示,2024年,知识产权强国建设指数稳步提升,达到125.5分,比上年增长4.5%。
省局知保处率队开展广昌白莲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建设预验收工作
验收组一行采取听取筹建工作汇报、观看建设成果展示片、查看示范区建设材料、实地检查等多种形式开展预验收工作。验收组充分肯定了广昌白莲地理标志示范区在夯实保护态度、健全工作体系、强化保护立法等方面所取得的成效,认为广昌县政府高度重视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建设工作,尤其是在白莲产业数字赋能、技术融创、开拓市场等方面有突破有创新,广昌初步做好了迎检的各项准备工作,对资料进行了全面的收集整理,但仍存在验收材料不够精准、宣传力度不足等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建议和意见。 下一步,广昌县局将通过这次“把脉问诊”,针对验收目标“靶向用药”,落实工作责任,加强示范区创建成员单位的沟通联系,对标对表补齐短板弱项,为迎接国家知识产权局组织验收做好充分准备。 供稿:知识产权保护科
省局知保处到抚州调研地理标志工作
调研组先后走访江西广雅食品有限公司、江西登仙桥食品有限公司,召集相关企业召开座谈会。深入了解乐安竹笋的生产环境、加工工艺、品牌建设以及地理标志申报进展情况。乐安县地处江西省中部山区,拥有丰富的毛竹资源,竹笋是当地久负盛名的特产,乐安竹笋以其外形完整、大小均匀、色泽自然和口感鲜嫩爽口而著称,已成为乐安县重要的农业品牌和地理标志产品。 叶芝云和王敏分别就乐安竹笋的产业发展情况和市场监管工作进行了详细介绍,并表示将进一步加强与省市场监管局的沟通协作,共同推进乐安竹笋地理标志产品的申报和保护工作。
知识产权赋能助力崇仁麻鸡高质量发展
一是构建协同高质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以服务之“优”助力产业之“兴”。通过优化政策、加强监管、建强阵地,以加强崇仁麻鸡原种保护为切入点,建立健全崇仁麻鸡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强化政策优环境。先后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崇仁麻鸡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崇仁麻鸡产业高质量发展奖补政策》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并积极协调抚州市人大制定《抚州市崇仁麻鸡保护与发展条例》,在政策法规上为崇仁麻鸡知识产权保护构建优质环境。加强监管优环境。与171家县(市、区)知识产权管理部门签署《县域知识产权保护跨区域协作协议》,加大跨区域协作保护力度。成立崇仁县知识产权纠纷多元调解中心,开展多部门联合执法,着力打击商标侵权假冒、恶意抢注等违法行为,构建严保护、大保护、快保护、同保护的工作格局。建强阵地优环境。设立基层工作站,聘任知识产权特派员和企业知识产权联络员,围绕崇仁麻鸡产业建立“一对一”企业联络制度,定期上门指导帮助麻鸡产业专利转化运用,打通服务企业“最后一公里”。 三是构建多维立体的知识产权赋能体系,以创新之“力”培育产业之“强”。通过科技赋能、金融赋能、数字赋能,以高质量发展为发力点,建立健全崇仁麻鸡知识产权赋能体系。加强科技赋能。深化校地合作、校企合作,与中国农科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中国农科院家禽研究所、省农科院、南昌大学等科研院校开展合作,成立“南昌大学--崇仁麻鸡产业研究院”,加强崇仁麻鸡重大疫病防疫体系建设,研发培育适合屠宰、冷鲜销售的崇仁麻鸡新品系,探索出崇仁麻鸡养殖与生态保护有机结合的最优方式,创新推出“本草麻鸡”“富硒麻鸡”等特色品牌。加强金融赋能。持续推进知识产权金融工作,创新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制度,对商标、专利质押给予贷款利息30%的政策优惠补助。联合农商行、邮储银行推出“麻鸡生态养殖贷”“麻鸡价格保险”等绿色金融产品,切实解决产业发展资金难题。加强数字赋能。积极引进智能化现代化养殖设备,发明20余项实用新型专利,促进专利转化运用,实现了智能化自动控温、控湿、通风、喂料、喂水、检蛋和粪便自动传输,带动崇仁养殖和孵化设备设施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作者:供稿:崇仁县市场监管局
资溪县开展园区专利转化对接“一地一链”活动
本次活动部分企业与高校达成初步协议,下一步,资溪县市场监管局将进一步推动校企合作,确保专利技术落地转化,实现高校专利产业化,助力资溪县企业高质量发展。 作者:供稿:资溪县市场监管局
东临新区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金额创新高
下一步,东临新区市场监管局将以优化营商环境为目标,持续巩固知识产权转化运用成果,为企业发挥知识产权价值、提升知识产权运用效益提供有力支持。 作者:罗梦华
东临新区局开展“知识产权服务万里行”进企业活动
下一步,东临新区市场监管局将加快推动知识产权工作进程,对接需求优化知识产权服务方式,推进专利开放许可制度实施,广泛开展知识产权供需对接活动,打开转化运用工作新局面。 作者:供稿:东临新区市场监管局
江西省一案例入选2024年度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优秀案例”
该案例为东华理工大学与抚州市市场监管局(知识产权局)共建的“抚州市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打造了集信息查询、政策通知、知识产权培训、维权服务、知识产权运营等全方位的知识产权服务于一体的一站式综合服务平台。该平台的建立实现了知识产权信息的整合与共享,推动了知识产权公共服务资源有效下沉,促进学校与政府、企业跨行业、跨领域的协同合作,形成知识产权服务强大合力,有力提升创新主体知识产权信息利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大幅提高服务效能。2023年以来,该平台发布知识产权信息近300条,实现交易金额633.88万元。
临川区局开展“知识产权服务万里行”活动
宣传先行,营造浓厚氛围。工作人员在企业门口拉横幅、摆展板、发放宣传手册,并现场设立咨询台,向公众讲解知识产权法律法规,传授识别假冒伪劣商品小技巧等实用性知识,进一步提升了公众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此次宣传活动共发放相关宣传手册50余份,宣传单50余份,现场受理咨询30余次。同时,临川区市场监管局鼓励群众积极提供知识产权侵权线索,共同维护相关市场主体知识产权领域的合法权益,为构建知识产权保护的坚固屏障贡献力量。 通过此次“知识产权服务万里行”活动,进一步提升了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并通过“问需求、送政策、解难题”的方式疏通了企业在知识产权运用转化方面的堵点、卡点。下一步,临川区市场监管局将持续深入开展“知识产权服务万里行”活动,不断探索创新服务模式,以更加务实的举措助企改革创新、纾困解难,高效推动知识产权强区建设。 罗喜喜、李敏
抚州一案例入选国家知识产权局2024年度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优秀案例
该案例通过打造集信息查询、政策通知、知识产权培训、维权服务、知识产权运营等全方位服务于一体的一站式综合服务平台,实现资源有效整合共享,推动知识产权公共服务资源有效下沉,促进学校与政府、企业跨行业、跨领域的协同合作,形成知识产权服务强大合力,有力提升创新主体知识产权信息利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大幅提高服务效能。平台一年来发布知识产权信息近300条,开展知识产权公益培训、普法宣传近10场,助力学校专利转化50余项,服务小微企业34家,实现交易金额633.88万元。 作者:供稿:知识产权创造科
丁武安率队赴赣东学院走访调研
10月8日上午,抚州市市场监管局党组书记、局长丁武安一行赴赣东学院走访调研高校知识产权工作,党组成员、副局长雷满春等陪同调研。 丁武安一行先后参观了该校创新创业学院、第一教学楼、图书馆、美食街等地,了解知识产权等相关情况。 赣东学院党委书记陈克胜对丁武安一行的到来表示欢迎,座谈会上,她从学校建设、学科教学、学术研究等方面介绍了赣东学院的基本情况。她指出,近年来,赣东学院以知识产权标准化管理为指引,提升科研与创新能力,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丁武安介绍了抚州市知识产权工作总体情况,强调要加强校局合作,提升专利转化运用水平,推动建立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服务新机制。市市场监管局将切实发挥职能作用,搭建产学研交流平台,激发科研创新热情,提升抚州核心竞争力,以知识产权高效益运用助力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促进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下一步,市市场监管局将携手赣东学院以务实举措,共同抓好知识产权工作,推动双方合作走深走实,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果,为深化我市全国知识产权强市试点城市建设贡献力量。 作者:付小龙 供稿:知识产权保护科
国家知识产权局办公室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办公厅联合印发通知 推进做好知识产权领域信用监管工作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有关工作部署,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和监管制度”精神,做好知识产权领域信用监管工作,近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办公室会同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办公厅联合印发《关于做好知识产权领域信用监管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从十个方面做出部署。 《通知》指出,在信用信息归集方面,要做好知识产权领域信用信息归集基础工作,制定地方知识产权领域信用信息归集目录及管理规范;在信用承诺方面,要建立健全知识产权领域信用承诺制,加强承诺后监管,依法依规将违反承诺或承诺不实等行为列为失信行为;在分级分类监管方面,要推进知识产权领域分级分类监管,科学构建符合本地实际的知识产权信用评价指标体系,开展信用评价工作;在信用约束激励方面,要依法依规开展信用约束激励工作,推进构建跨部门、跨领域的失信联合惩戒机制,解决严重失信行为反复出现、异地出现的问题,充分发挥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和“信用中国”网站等平台信息公示的激励作用,提升信用良好主体的获得感;在信用修复方面,要积极创造条件便利失信主体开展信用修复;在加强重点环节信用监管方面,对故意侵犯知识产权等行为加强信用监管,依法依规将失信主体列入严重违法失信名单。 《通知》的印发将进一步指导地方推进知识产权领域信用监管工作,对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营造公平、竞争、诚信、守法的市场环境具有积极作用。
《中国专利密集型产业统计监测报告》正式发布
近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中国专利密集型产业统计监测报告》。报告显示,我国专利密集型产业创新能力强、发展潜力大,集聚了全国企业近五成的研发经费投入,产出了七成左右的发明专利,贡献了全国12.71%的GDP。 2022年,我国专利密集型产业规模稳步壮大,专利密集型产业增加值突破15万亿元,2018—2022年均增速为9.36%,高于同期GDP现价年均增速2.37个百分点;专利密集型产业引领带动作用突出,2018—2022年,专利密集型产业中,作为新兴产业代表的信息通信技术服务业及信息通信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年均增速达到14.86%和10.23%,实现两位数增长;专利密集型产业研发投入力度持续加大,2022年,产业R&D经费内部支出达到1.14万亿元,是非专利密集型产业的2.23倍,新产品销售收入占营业收入比重达到37.02%,比非专利密集型产业高15.85个百分点。 开展专利密集型产业统计监测,是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培育发展专利密集型产业有关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国家知识产权局连续多年发布年度监测报告,为相关政策制定提供了数据支撑,有力促进了知识产权与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在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知识产权服务业规模不断扩大 高质量服务能力持续提升
近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2024年全国知识产权服务业统计调查报告》。报告显示,2023年我国知识产权服务业市场规模稳步增长,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服务供给结构和行业环境持续优化,行业整体呈现“稳中有进”“稳中提质”的发展态势,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不断夯实。报告要点如下。 服务机构数量持续增长 截至2023年底,我国提供知识产权服务的机构数量约为8.9万家,同比增长2.9%。其中,专利代理机构5269家,商标代理机构35712家;此外,提供知识产权法律、运营、信息及咨询服务的机构分别约为2.2万家、0.9万家、1.6万家和5.8万家。 行业营收规模稳中有升 2023年,我国知识产权服务业总营业收入约为2850亿元,同比增长5.6%。其中,执行企业财务制度的机构平均营业收入为319.5万元。专利代理机构总营业收入约为462.6亿元,单个机构平均营业收入为934.9万元。2023年知识产权服务业从业人员人均创造营业收入(即劳动生产率)为28.9万元/人。 促进就业效果不断显现 截至2023年底,我国知识产权服务业从业人员数量约为98.4万人,同比增长1.5%,其中,执业专利代理师为34396人,同比增长9.7%。2023年,有41.4%的知识产权服务机构招收了新入职人员,15.8%的机构录用了应届毕业生。新入职人员年龄主要集中在25~30岁。知识产权服务业从业人员学历层次保持较高水平,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占比71.5%。 服务供给结构进一步优化 2023年,我国知识产权服务供给进一步完善。地理覆盖范围显著增加,我国知识产权服务机构覆盖全部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在地级行政区划单位的覆盖比例为89.6%,较去年提升1.5个百分点,较前年提升6.2个百分点。知识产权服务内容更加全面,提供两种及以上业务的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占比64.9%,较上年提高15.3%,有13.4%的服务机构提供3种以上知识产权服务业务。知识产权服务模式更趋多元化。大型机构积极构建全链条一体化服务模式,向客户提供综合性知识产权解决方案,中小型机构则专注于细分市场,通过特色化、精细化服务增强市场竞争力。 机构服务能力持续提升 2023年,知识产权服务数字化与智慧化水平进一步提升。有29.3%的机构推进数字化转型,82.4%的机构利用商业数据库或软件提升服务质量。2023年,开展涉外知识产权服务的机构比例持续提升,有40.3%的机构为我国市场主体“走出去”提供了知识产权服务,有32.2%的机构为境外企业进入我国市场提供了知识产权服务。知识产权服务与企业市场经营和创新发展的结合度更加紧密,知识产权服务深度融入企业战略、市场竞争、品牌布局、合规审查、风险管理等方面,有56.2%的受访机构表示参与了企业市场竞争策略制定与品牌布局。 支持创新作用更加显著 2023年,专利代理机构代理专利申请量占全部国内专利申请量的90.6%(即专利申请代理率为90.6%),较上年显著提升9.1个百分点,其中发明专利申请代理率达到94.4%,较上年提升4.7个百分点。商标注册申请代理率为87.7%。320家商标代理机构代理作为地理标志使用的集体商标、证明商标注册申请968件,代理率为95.8%。596家知识产权服务机构代理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申请7864件,代理率为60.9%。知识产权服务业赋能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作用愈发显著。 专利转化支撑作用显现 截至2023年底,提供专利产业化相关服务的知识产权运营服务机构比例显著提升,达到35.8%,较上年提升5.6个百分点。从需求端看,创新主体对专利产业化相关服务的需求明显提升,在知识产权运营、信息、法律和咨询等服务领域均有体现。从供给端看,服务机构通过专利价值评估、专利转化运用供需对接、市场布局与品牌推广等多维度服务,助力企业创新发展。
《全国知识产权代理行业发展状况(2023年)》显示: 我国知识产权代理行业稳步发展
为持续推进知识产权代理行业健康发展,做好行业基础数据的统计、分析和利用工作,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运用促进司编制了《全国知识产权代理行业发展状况(2023年)》,对我国专利代理机构、商标代理机构、专利代理师、专利代理师资格考试等情况进行了分析。《全国知识产权代理行业发展状况(2023年)》显示:国家知识产权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知识产权工作的重要指示论述,认真落实《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年)》和《“十四五”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规划》决策部署,全面推进《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方案(2023—2025年)》任务落地落实,以打通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服务全链条为目标,以满足创新主体需求为导向,优化发展环境,培育市场主体,拓宽服务领域,创新服务模式,提升服务质量,推动知识产权代理行业高质量发展,为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根据统计数据分析显示,我国知识产权代理行业呈现以下特点: 行业发展规模稳步增长。2023年,全国新设专利代理机构855家,备案分支机构875家。截至2023年底,专利代理机构达到5269家(不含港澳台地区),获得专利代理师资格证书的人数达到76230人,执业专利代理师34396人;10家外国专利代理机构在中国境内设立常驻代表机构;全国备案商标代理机构35712家。 行业社会贡献持续提升。代理机构积极拓展服务领域,深度参与“知识产权服务万里行”活动,推进专利转化运用服务对接。启动建设10个国家知识产权服务业高质量集聚发展示范区和15个试验区,围绕区域优势产业和主导产业发展需求,整合优质服务资源,打造“一站式”知识产权服务集聚载体,提升对区域经济的贡献度。 行业审批服务不断优化。出台《专利代理师资格考试理工科资格审核指引》,进一步放宽报考条件;印发《2023年度专利代理师资格考试公告》,将考试时间由11月份第一个周末优化调整至7月份第一个周末,考试实行固定合格分数线。及时更新专利代理行政许可事项办事指南,修订《专利代理行政许可事项审查工作细则》,精简专利代理机构执业许可事项变更和注销审批流程,取消专利代理机构执业许可证副本发放和回收环节,推进审批服务便民化。 专业能力建设积极有效。2023年,国家知识产权局指导中华全国专利代理师协会、中华商标协会组织开展知识产权代理从业人员专业能力建设行动,构建形成进阶式能力提升路线和培训体系,开设312门培训课程,开展各类培训50余期,累计参加学员3.7万人。研究建立专利代理人才评价模型。全年向法院推荐4896名专利诉讼代理人和7名技术调查官助理。 一、专利代理机构情况 伴随着我国知识产权事业的快速发展,专利代理行业取得了长足进步。截至2023年底,我国专利代理机构共有5269家(不含港澳台地区)。 (注:如无特别说明,本章正文及图表中的全国数据均不含港澳台地区。) 1.专利代理机构数量变化 图1展示了2014-2023年我国专利代理机构数量变化情况。截至2023年底,专利代理机构总量达到5269家,同比增长16.6%。 图1 2014-2023年专利代理机构数量变化情况 2.专利代理机构区域分布 东部及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专利代理机构较多,专利代理机构数量排名前五位的省(市)依次为:北京、广东、江苏、浙江和上海,与2022年排序保持一致。其中:北京专利代理机构数量居全国之首,共1042家,占全国专利代理机构总数的19.8%;广东位列第二,共853家,占全国专利代理机构总数的16.2%;江苏、浙江、上海分别为621家、373家、339家,分别占全国专利代理机构总数的11.8%、7.1%、6.4%。 3.专利代理机构成立年限分布 在全国5269家专利代理机构中,按专利代理机构的成立年限来看,成立20年以上的专利代理机构有468家,占全国专利代理机构总数的8.9%;成立15至20年(满15年不足20年,以下同此划分方式)的专利代理机构为184家,占比3.5%;成立10至15年的专利代理机构为299家,占比5.7%;成立5至10年的专利代理机构为1117家,占比21.2%;成立3至5年的专利代理机构为1046家,占比19.9%;成立年限在3年以内的专利代理机构为2155家,占比40.9%。 4.专利代理机构规模分布 按照执业专利代理师数量对专利代理机构规模进行划分,在全国5269家专利代理机构中,执业专利代理师100人以上的专利代理机构共15家,分布在北京、广东和上海三省(市);执业专利代理师51-100人的专利代理机构共37家,分布在北京、广东、上海、江苏和四川五省(市);执业专利代理师21-50人的专利代理机构共174家,11-20人的共443家。执业专利代理师10人及以内的专利代理机构共4600家,约占专利代理机构总数的87.3%,其中:执业专利代理师6-10人的专利代理机构共874家,3-5人的共1995家,少于3人的共1731家。 二、商标代理机构情况 1.备案商标代理机构数量变化 图2展示了2014-2023年在国家知识产权局备案的商标代理机构数量变化情况。为保障商标代理机构和从业人员依法执业,加强商标代理机构和从业人员监管,规范商标代理行业秩序,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关于商标代理机构重新备案的公告》,于2023年1-3月期间组织开展了商标代理机构重新备案工作。重新备案后商标代理机构数量较上年大幅压减,截至2023年底,全国备案商标代理机构数量共计35712家。 图2 2014-2023年备案商标代理机构数量变化情况 2.备案商标代理机构区域分布 东部及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商标代理机构较多,商标代理机构数量排名前五位的省(市)依次为:广东、北京、江苏、浙江、山东,商标代理机构数量分别为7599家、4079家、2688家、2402家、2299家,分别占全国商标代理机构总数的21.3%、11.4%、7.5%、6.7%、6.4%。 3.备案商标代理机构组织形式分布 根据《商标代理监督管理规定》,商标代理机构分为两类:一是经市场主体登记机关依法登记从事商标代理业务的服务机构,二是从事商标代理业务的律师事务所。截至2023年底,已备案的商标代理机构以经市场主体登记机关依法登记从事商标代理业务的服务机构为主,共计33922家,占比达到95.0%;从事商标代理业务的律师事务所1790家,占比约5.0%。 三、专利代理师情况 随着我国专利申请量和专利代理业务需求的增长,专利代理人才队伍不断壮大,截至2023年底,我国执业专利代理师已达到34396人。 1.专利代理师数量变化 图3展示了2014-2023年取得专利代理师资格人数及执业专利代理师数量变化情况。近十年来我国取得专利代理师资格的人数快速增长,截至2023年底,总计76230人获得了专利代理师资格证书,同比增长20.4%。执业专利代理师数量达到34396人,同比增长9.7%,占具有专利代理师资格总人数的45.1%,其中2023年首次执业专利代理师3448人。 图3 2014-2023年取得专利代理师资格人数及执业专利代理师数量变化情况 2.专利代理师区域分布 与专利代理机构分布类似,专利代理师主要分布在北京、广东、江苏、上海、浙江五地。北京执业专利代理师数量和取得专利代理师资格的人数持续增长,分别为12117人、17184人,均排名第一。广东、江苏、上海、浙江、山东、四川、安徽七省(市)的执业专利代理师数量在1000-5000人之间。湖北、河南、福建、陕西、重庆、湖南、河北、辽宁、天津九省(市)的执业专利代理师数量均超过300人。 3.专利诉讼代理人情况 截至2023年底,中华全国专利代理师协会推荐的专利诉讼代理人共计4896人,其中仅可参加专利行政诉讼的代理人有2144人,可参加专利行政诉讼和民事诉讼的代理人有2752人。从专利诉讼代理人的地域分布来看,北京共有2188名专利诉讼代理人,占专利诉讼代理人总数的44.7%,其中仅可参加专利行政诉讼的代理人有1006人,可参加专利行政诉讼和民事诉讼的代理人有1182人,均排名第一;广东共有593名专利诉讼代理人,占专利诉讼代理人总数的12.1%,其中仅可参加专利行政诉讼的代理人有214人,可参加专利行政诉讼和民事诉讼的代理人有379人,均排名第二;上海、江苏、浙江、山东、四川、湖北六省(市)的专利诉讼代理人数量均超过100人。 四、专利代理师资格考试情况 专利代理师资格考试自1992年起至今已成功举办25次。2023年全国共有47649人报名考试,考试通过人数为6150人;其中:香港、台湾各有4人考试通过,澳门有1人考试通过。 1.专利代理师资格考试报名情况 图4展示了2014-2023年专利代理师资格考试报名情况。2023年专利代理师资格考试报名人数为47649人。 图4 2014-2023年专利代理师资格考试报名情况 2.专利代理师资格考试通过情况 2023年,专利代理师资格考试通过人数为6150人,报名通过率12.9%。 截至目前,共有85名香港特别行政区考生、4名澳门特别行政区考生和532名台湾地区考生考试通过。
国家知识产权强国建设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发布《知识产权强国建设发展报告(2024年)》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重大部署,深入实施《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年)》和《“十四五”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规划》,国家知识产权强国建设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会同有关方面编制完成《知识产权强国建设发展报告(2024年)》(以下简称《报告》)。 《报告》总结了我国知识产权强国建设发展目标总体进展情况和知识产权强国建设取得的成效,从国家及地方两个层面评价了知识产权强国建设发展状况,分析了知识产权强国建设面临的形势,并对知识产权强国建设发展进行了展望。《报告》显示,2024年,知识产权强国建设指数稳步提升,达到125.5分,比上年增长4.5%。
省局知保处率队开展广昌白莲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建设预验收工作
验收组一行采取听取筹建工作汇报、观看建设成果展示片、查看示范区建设材料、实地检查等多种形式开展预验收工作。验收组充分肯定了广昌白莲地理标志示范区在夯实保护态度、健全工作体系、强化保护立法等方面所取得的成效,认为广昌县政府高度重视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建设工作,尤其是在白莲产业数字赋能、技术融创、开拓市场等方面有突破有创新,广昌初步做好了迎检的各项准备工作,对资料进行了全面的收集整理,但仍存在验收材料不够精准、宣传力度不足等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建议和意见。 下一步,广昌县局将通过这次“把脉问诊”,针对验收目标“靶向用药”,落实工作责任,加强示范区创建成员单位的沟通联系,对标对表补齐短板弱项,为迎接国家知识产权局组织验收做好充分准备。 供稿:知识产权保护科
省局知保处到抚州调研地理标志工作
调研组先后走访江西广雅食品有限公司、江西登仙桥食品有限公司,召集相关企业召开座谈会。深入了解乐安竹笋的生产环境、加工工艺、品牌建设以及地理标志申报进展情况。乐安县地处江西省中部山区,拥有丰富的毛竹资源,竹笋是当地久负盛名的特产,乐安竹笋以其外形完整、大小均匀、色泽自然和口感鲜嫩爽口而著称,已成为乐安县重要的农业品牌和地理标志产品。 叶芝云和王敏分别就乐安竹笋的产业发展情况和市场监管工作进行了详细介绍,并表示将进一步加强与省市场监管局的沟通协作,共同推进乐安竹笋地理标志产品的申报和保护工作。
知识产权赋能助力崇仁麻鸡高质量发展
一是构建协同高质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以服务之“优”助力产业之“兴”。通过优化政策、加强监管、建强阵地,以加强崇仁麻鸡原种保护为切入点,建立健全崇仁麻鸡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强化政策优环境。先后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崇仁麻鸡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崇仁麻鸡产业高质量发展奖补政策》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并积极协调抚州市人大制定《抚州市崇仁麻鸡保护与发展条例》,在政策法规上为崇仁麻鸡知识产权保护构建优质环境。加强监管优环境。与171家县(市、区)知识产权管理部门签署《县域知识产权保护跨区域协作协议》,加大跨区域协作保护力度。成立崇仁县知识产权纠纷多元调解中心,开展多部门联合执法,着力打击商标侵权假冒、恶意抢注等违法行为,构建严保护、大保护、快保护、同保护的工作格局。建强阵地优环境。设立基层工作站,聘任知识产权特派员和企业知识产权联络员,围绕崇仁麻鸡产业建立“一对一”企业联络制度,定期上门指导帮助麻鸡产业专利转化运用,打通服务企业“最后一公里”。 三是构建多维立体的知识产权赋能体系,以创新之“力”培育产业之“强”。通过科技赋能、金融赋能、数字赋能,以高质量发展为发力点,建立健全崇仁麻鸡知识产权赋能体系。加强科技赋能。深化校地合作、校企合作,与中国农科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中国农科院家禽研究所、省农科院、南昌大学等科研院校开展合作,成立“南昌大学--崇仁麻鸡产业研究院”,加强崇仁麻鸡重大疫病防疫体系建设,研发培育适合屠宰、冷鲜销售的崇仁麻鸡新品系,探索出崇仁麻鸡养殖与生态保护有机结合的最优方式,创新推出“本草麻鸡”“富硒麻鸡”等特色品牌。加强金融赋能。持续推进知识产权金融工作,创新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制度,对商标、专利质押给予贷款利息30%的政策优惠补助。联合农商行、邮储银行推出“麻鸡生态养殖贷”“麻鸡价格保险”等绿色金融产品,切实解决产业发展资金难题。加强数字赋能。积极引进智能化现代化养殖设备,发明20余项实用新型专利,促进专利转化运用,实现了智能化自动控温、控湿、通风、喂料、喂水、检蛋和粪便自动传输,带动崇仁养殖和孵化设备设施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作者:供稿:崇仁县市场监管局
资溪县开展园区专利转化对接“一地一链”活动
本次活动部分企业与高校达成初步协议,下一步,资溪县市场监管局将进一步推动校企合作,确保专利技术落地转化,实现高校专利产业化,助力资溪县企业高质量发展。 作者:供稿:资溪县市场监管局
东临新区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金额创新高
下一步,东临新区市场监管局将以优化营商环境为目标,持续巩固知识产权转化运用成果,为企业发挥知识产权价值、提升知识产权运用效益提供有力支持。 作者:罗梦华
东临新区局开展“知识产权服务万里行”进企业活动
下一步,东临新区市场监管局将加快推动知识产权工作进程,对接需求优化知识产权服务方式,推进专利开放许可制度实施,广泛开展知识产权供需对接活动,打开转化运用工作新局面。 作者:供稿:东临新区市场监管局
江西省一案例入选2024年度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优秀案例”
该案例为东华理工大学与抚州市市场监管局(知识产权局)共建的“抚州市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打造了集信息查询、政策通知、知识产权培训、维权服务、知识产权运营等全方位的知识产权服务于一体的一站式综合服务平台。该平台的建立实现了知识产权信息的整合与共享,推动了知识产权公共服务资源有效下沉,促进学校与政府、企业跨行业、跨领域的协同合作,形成知识产权服务强大合力,有力提升创新主体知识产权信息利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大幅提高服务效能。2023年以来,该平台发布知识产权信息近300条,实现交易金额633.88万元。
临川区局开展“知识产权服务万里行”活动
宣传先行,营造浓厚氛围。工作人员在企业门口拉横幅、摆展板、发放宣传手册,并现场设立咨询台,向公众讲解知识产权法律法规,传授识别假冒伪劣商品小技巧等实用性知识,进一步提升了公众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此次宣传活动共发放相关宣传手册50余份,宣传单50余份,现场受理咨询30余次。同时,临川区市场监管局鼓励群众积极提供知识产权侵权线索,共同维护相关市场主体知识产权领域的合法权益,为构建知识产权保护的坚固屏障贡献力量。 通过此次“知识产权服务万里行”活动,进一步提升了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并通过“问需求、送政策、解难题”的方式疏通了企业在知识产权运用转化方面的堵点、卡点。下一步,临川区市场监管局将持续深入开展“知识产权服务万里行”活动,不断探索创新服务模式,以更加务实的举措助企改革创新、纾困解难,高效推动知识产权强区建设。 罗喜喜、李敏
抚州一案例入选国家知识产权局2024年度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优秀案例
该案例通过打造集信息查询、政策通知、知识产权培训、维权服务、知识产权运营等全方位服务于一体的一站式综合服务平台,实现资源有效整合共享,推动知识产权公共服务资源有效下沉,促进学校与政府、企业跨行业、跨领域的协同合作,形成知识产权服务强大合力,有力提升创新主体知识产权信息利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大幅提高服务效能。平台一年来发布知识产权信息近300条,开展知识产权公益培训、普法宣传近10场,助力学校专利转化50余项,服务小微企业34家,实现交易金额633.88万元。 作者:供稿:知识产权创造科
丁武安率队赴赣东学院走访调研
10月8日上午,抚州市市场监管局党组书记、局长丁武安一行赴赣东学院走访调研高校知识产权工作,党组成员、副局长雷满春等陪同调研。 丁武安一行先后参观了该校创新创业学院、第一教学楼、图书馆、美食街等地,了解知识产权等相关情况。 赣东学院党委书记陈克胜对丁武安一行的到来表示欢迎,座谈会上,她从学校建设、学科教学、学术研究等方面介绍了赣东学院的基本情况。她指出,近年来,赣东学院以知识产权标准化管理为指引,提升科研与创新能力,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丁武安介绍了抚州市知识产权工作总体情况,强调要加强校局合作,提升专利转化运用水平,推动建立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服务新机制。市市场监管局将切实发挥职能作用,搭建产学研交流平台,激发科研创新热情,提升抚州核心竞争力,以知识产权高效益运用助力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促进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下一步,市市场监管局将携手赣东学院以务实举措,共同抓好知识产权工作,推动双方合作走深走实,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果,为深化我市全国知识产权强市试点城市建设贡献力量。 作者:付小龙 供稿:知识产权保护科
国家知识产权局办公室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办公厅联合印发通知 推进做好知识产权领域信用监管工作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有关工作部署,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和监管制度”精神,做好知识产权领域信用监管工作,近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办公室会同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办公厅联合印发《关于做好知识产权领域信用监管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从十个方面做出部署。 《通知》指出,在信用信息归集方面,要做好知识产权领域信用信息归集基础工作,制定地方知识产权领域信用信息归集目录及管理规范;在信用承诺方面,要建立健全知识产权领域信用承诺制,加强承诺后监管,依法依规将违反承诺或承诺不实等行为列为失信行为;在分级分类监管方面,要推进知识产权领域分级分类监管,科学构建符合本地实际的知识产权信用评价指标体系,开展信用评价工作;在信用约束激励方面,要依法依规开展信用约束激励工作,推进构建跨部门、跨领域的失信联合惩戒机制,解决严重失信行为反复出现、异地出现的问题,充分发挥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和“信用中国”网站等平台信息公示的激励作用,提升信用良好主体的获得感;在信用修复方面,要积极创造条件便利失信主体开展信用修复;在加强重点环节信用监管方面,对故意侵犯知识产权等行为加强信用监管,依法依规将失信主体列入严重违法失信名单。 《通知》的印发将进一步指导地方推进知识产权领域信用监管工作,对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营造公平、竞争、诚信、守法的市场环境具有积极作用。
《中国专利密集型产业统计监测报告》正式发布
近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中国专利密集型产业统计监测报告》。报告显示,我国专利密集型产业创新能力强、发展潜力大,集聚了全国企业近五成的研发经费投入,产出了七成左右的发明专利,贡献了全国12.71%的GDP。 2022年,我国专利密集型产业规模稳步壮大,专利密集型产业增加值突破15万亿元,2018—2022年均增速为9.36%,高于同期GDP现价年均增速2.37个百分点;专利密集型产业引领带动作用突出,2018—2022年,专利密集型产业中,作为新兴产业代表的信息通信技术服务业及信息通信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年均增速达到14.86%和10.23%,实现两位数增长;专利密集型产业研发投入力度持续加大,2022年,产业R&D经费内部支出达到1.14万亿元,是非专利密集型产业的2.23倍,新产品销售收入占营业收入比重达到37.02%,比非专利密集型产业高15.85个百分点。 开展专利密集型产业统计监测,是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培育发展专利密集型产业有关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国家知识产权局连续多年发布年度监测报告,为相关政策制定提供了数据支撑,有力促进了知识产权与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在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知识产权服务业规模不断扩大 高质量服务能力持续提升
近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2024年全国知识产权服务业统计调查报告》。报告显示,2023年我国知识产权服务业市场规模稳步增长,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服务供给结构和行业环境持续优化,行业整体呈现“稳中有进”“稳中提质”的发展态势,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不断夯实。报告要点如下。 服务机构数量持续增长 截至2023年底,我国提供知识产权服务的机构数量约为8.9万家,同比增长2.9%。其中,专利代理机构5269家,商标代理机构35712家;此外,提供知识产权法律、运营、信息及咨询服务的机构分别约为2.2万家、0.9万家、1.6万家和5.8万家。 行业营收规模稳中有升 2023年,我国知识产权服务业总营业收入约为2850亿元,同比增长5.6%。其中,执行企业财务制度的机构平均营业收入为319.5万元。专利代理机构总营业收入约为462.6亿元,单个机构平均营业收入为934.9万元。2023年知识产权服务业从业人员人均创造营业收入(即劳动生产率)为28.9万元/人。 促进就业效果不断显现 截至2023年底,我国知识产权服务业从业人员数量约为98.4万人,同比增长1.5%,其中,执业专利代理师为34396人,同比增长9.7%。2023年,有41.4%的知识产权服务机构招收了新入职人员,15.8%的机构录用了应届毕业生。新入职人员年龄主要集中在25~30岁。知识产权服务业从业人员学历层次保持较高水平,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占比71.5%。 服务供给结构进一步优化 2023年,我国知识产权服务供给进一步完善。地理覆盖范围显著增加,我国知识产权服务机构覆盖全部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在地级行政区划单位的覆盖比例为89.6%,较去年提升1.5个百分点,较前年提升6.2个百分点。知识产权服务内容更加全面,提供两种及以上业务的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占比64.9%,较上年提高15.3%,有13.4%的服务机构提供3种以上知识产权服务业务。知识产权服务模式更趋多元化。大型机构积极构建全链条一体化服务模式,向客户提供综合性知识产权解决方案,中小型机构则专注于细分市场,通过特色化、精细化服务增强市场竞争力。 机构服务能力持续提升 2023年,知识产权服务数字化与智慧化水平进一步提升。有29.3%的机构推进数字化转型,82.4%的机构利用商业数据库或软件提升服务质量。2023年,开展涉外知识产权服务的机构比例持续提升,有40.3%的机构为我国市场主体“走出去”提供了知识产权服务,有32.2%的机构为境外企业进入我国市场提供了知识产权服务。知识产权服务与企业市场经营和创新发展的结合度更加紧密,知识产权服务深度融入企业战略、市场竞争、品牌布局、合规审查、风险管理等方面,有56.2%的受访机构表示参与了企业市场竞争策略制定与品牌布局。 支持创新作用更加显著 2023年,专利代理机构代理专利申请量占全部国内专利申请量的90.6%(即专利申请代理率为90.6%),较上年显著提升9.1个百分点,其中发明专利申请代理率达到94.4%,较上年提升4.7个百分点。商标注册申请代理率为87.7%。320家商标代理机构代理作为地理标志使用的集体商标、证明商标注册申请968件,代理率为95.8%。596家知识产权服务机构代理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申请7864件,代理率为60.9%。知识产权服务业赋能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作用愈发显著。 专利转化支撑作用显现 截至2023年底,提供专利产业化相关服务的知识产权运营服务机构比例显著提升,达到35.8%,较上年提升5.6个百分点。从需求端看,创新主体对专利产业化相关服务的需求明显提升,在知识产权运营、信息、法律和咨询等服务领域均有体现。从供给端看,服务机构通过专利价值评估、专利转化运用供需对接、市场布局与品牌推广等多维度服务,助力企业创新发展。
《全国知识产权代理行业发展状况(2023年)》显示: 我国知识产权代理行业稳步发展
为持续推进知识产权代理行业健康发展,做好行业基础数据的统计、分析和利用工作,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运用促进司编制了《全国知识产权代理行业发展状况(2023年)》,对我国专利代理机构、商标代理机构、专利代理师、专利代理师资格考试等情况进行了分析。《全国知识产权代理行业发展状况(2023年)》显示:国家知识产权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知识产权工作的重要指示论述,认真落实《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年)》和《“十四五”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规划》决策部署,全面推进《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方案(2023—2025年)》任务落地落实,以打通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服务全链条为目标,以满足创新主体需求为导向,优化发展环境,培育市场主体,拓宽服务领域,创新服务模式,提升服务质量,推动知识产权代理行业高质量发展,为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根据统计数据分析显示,我国知识产权代理行业呈现以下特点: 行业发展规模稳步增长。2023年,全国新设专利代理机构855家,备案分支机构875家。截至2023年底,专利代理机构达到5269家(不含港澳台地区),获得专利代理师资格证书的人数达到76230人,执业专利代理师34396人;10家外国专利代理机构在中国境内设立常驻代表机构;全国备案商标代理机构35712家。 行业社会贡献持续提升。代理机构积极拓展服务领域,深度参与“知识产权服务万里行”活动,推进专利转化运用服务对接。启动建设10个国家知识产权服务业高质量集聚发展示范区和15个试验区,围绕区域优势产业和主导产业发展需求,整合优质服务资源,打造“一站式”知识产权服务集聚载体,提升对区域经济的贡献度。 行业审批服务不断优化。出台《专利代理师资格考试理工科资格审核指引》,进一步放宽报考条件;印发《2023年度专利代理师资格考试公告》,将考试时间由11月份第一个周末优化调整至7月份第一个周末,考试实行固定合格分数线。及时更新专利代理行政许可事项办事指南,修订《专利代理行政许可事项审查工作细则》,精简专利代理机构执业许可事项变更和注销审批流程,取消专利代理机构执业许可证副本发放和回收环节,推进审批服务便民化。 专业能力建设积极有效。2023年,国家知识产权局指导中华全国专利代理师协会、中华商标协会组织开展知识产权代理从业人员专业能力建设行动,构建形成进阶式能力提升路线和培训体系,开设312门培训课程,开展各类培训50余期,累计参加学员3.7万人。研究建立专利代理人才评价模型。全年向法院推荐4896名专利诉讼代理人和7名技术调查官助理。 一、专利代理机构情况 伴随着我国知识产权事业的快速发展,专利代理行业取得了长足进步。截至2023年底,我国专利代理机构共有5269家(不含港澳台地区)。 (注:如无特别说明,本章正文及图表中的全国数据均不含港澳台地区。) 1.专利代理机构数量变化 图1展示了2014-2023年我国专利代理机构数量变化情况。截至2023年底,专利代理机构总量达到5269家,同比增长16.6%。 图1 2014-2023年专利代理机构数量变化情况 2.专利代理机构区域分布 东部及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专利代理机构较多,专利代理机构数量排名前五位的省(市)依次为:北京、广东、江苏、浙江和上海,与2022年排序保持一致。其中:北京专利代理机构数量居全国之首,共1042家,占全国专利代理机构总数的19.8%;广东位列第二,共853家,占全国专利代理机构总数的16.2%;江苏、浙江、上海分别为621家、373家、339家,分别占全国专利代理机构总数的11.8%、7.1%、6.4%。 3.专利代理机构成立年限分布 在全国5269家专利代理机构中,按专利代理机构的成立年限来看,成立20年以上的专利代理机构有468家,占全国专利代理机构总数的8.9%;成立15至20年(满15年不足20年,以下同此划分方式)的专利代理机构为184家,占比3.5%;成立10至15年的专利代理机构为299家,占比5.7%;成立5至10年的专利代理机构为1117家,占比21.2%;成立3至5年的专利代理机构为1046家,占比19.9%;成立年限在3年以内的专利代理机构为2155家,占比40.9%。 4.专利代理机构规模分布 按照执业专利代理师数量对专利代理机构规模进行划分,在全国5269家专利代理机构中,执业专利代理师100人以上的专利代理机构共15家,分布在北京、广东和上海三省(市);执业专利代理师51-100人的专利代理机构共37家,分布在北京、广东、上海、江苏和四川五省(市);执业专利代理师21-50人的专利代理机构共174家,11-20人的共443家。执业专利代理师10人及以内的专利代理机构共4600家,约占专利代理机构总数的87.3%,其中:执业专利代理师6-10人的专利代理机构共874家,3-5人的共1995家,少于3人的共1731家。 二、商标代理机构情况 1.备案商标代理机构数量变化 图2展示了2014-2023年在国家知识产权局备案的商标代理机构数量变化情况。为保障商标代理机构和从业人员依法执业,加强商标代理机构和从业人员监管,规范商标代理行业秩序,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关于商标代理机构重新备案的公告》,于2023年1-3月期间组织开展了商标代理机构重新备案工作。重新备案后商标代理机构数量较上年大幅压减,截至2023年底,全国备案商标代理机构数量共计35712家。 图2 2014-2023年备案商标代理机构数量变化情况 2.备案商标代理机构区域分布 东部及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商标代理机构较多,商标代理机构数量排名前五位的省(市)依次为:广东、北京、江苏、浙江、山东,商标代理机构数量分别为7599家、4079家、2688家、2402家、2299家,分别占全国商标代理机构总数的21.3%、11.4%、7.5%、6.7%、6.4%。 3.备案商标代理机构组织形式分布 根据《商标代理监督管理规定》,商标代理机构分为两类:一是经市场主体登记机关依法登记从事商标代理业务的服务机构,二是从事商标代理业务的律师事务所。截至2023年底,已备案的商标代理机构以经市场主体登记机关依法登记从事商标代理业务的服务机构为主,共计33922家,占比达到95.0%;从事商标代理业务的律师事务所1790家,占比约5.0%。 三、专利代理师情况 随着我国专利申请量和专利代理业务需求的增长,专利代理人才队伍不断壮大,截至2023年底,我国执业专利代理师已达到34396人。 1.专利代理师数量变化 图3展示了2014-2023年取得专利代理师资格人数及执业专利代理师数量变化情况。近十年来我国取得专利代理师资格的人数快速增长,截至2023年底,总计76230人获得了专利代理师资格证书,同比增长20.4%。执业专利代理师数量达到34396人,同比增长9.7%,占具有专利代理师资格总人数的45.1%,其中2023年首次执业专利代理师3448人。 图3 2014-2023年取得专利代理师资格人数及执业专利代理师数量变化情况 2.专利代理师区域分布 与专利代理机构分布类似,专利代理师主要分布在北京、广东、江苏、上海、浙江五地。北京执业专利代理师数量和取得专利代理师资格的人数持续增长,分别为12117人、17184人,均排名第一。广东、江苏、上海、浙江、山东、四川、安徽七省(市)的执业专利代理师数量在1000-5000人之间。湖北、河南、福建、陕西、重庆、湖南、河北、辽宁、天津九省(市)的执业专利代理师数量均超过300人。 3.专利诉讼代理人情况 截至2023年底,中华全国专利代理师协会推荐的专利诉讼代理人共计4896人,其中仅可参加专利行政诉讼的代理人有2144人,可参加专利行政诉讼和民事诉讼的代理人有2752人。从专利诉讼代理人的地域分布来看,北京共有2188名专利诉讼代理人,占专利诉讼代理人总数的44.7%,其中仅可参加专利行政诉讼的代理人有1006人,可参加专利行政诉讼和民事诉讼的代理人有1182人,均排名第一;广东共有593名专利诉讼代理人,占专利诉讼代理人总数的12.1%,其中仅可参加专利行政诉讼的代理人有214人,可参加专利行政诉讼和民事诉讼的代理人有379人,均排名第二;上海、江苏、浙江、山东、四川、湖北六省(市)的专利诉讼代理人数量均超过100人。 四、专利代理师资格考试情况 专利代理师资格考试自1992年起至今已成功举办25次。2023年全国共有47649人报名考试,考试通过人数为6150人;其中:香港、台湾各有4人考试通过,澳门有1人考试通过。 1.专利代理师资格考试报名情况 图4展示了2014-2023年专利代理师资格考试报名情况。2023年专利代理师资格考试报名人数为47649人。 图4 2014-2023年专利代理师资格考试报名情况 2.专利代理师资格考试通过情况 2023年,专利代理师资格考试通过人数为6150人,报名通过率12.9%。 截至目前,共有85名香港特别行政区考生、4名澳门特别行政区考生和532名台湾地区考生考试通过。
国家知识产权强国建设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发布《知识产权强国建设发展报告(2024年)》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重大部署,深入实施《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年)》和《“十四五”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规划》,国家知识产权强国建设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会同有关方面编制完成《知识产权强国建设发展报告(2024年)》(以下简称《报告》)。 《报告》总结了我国知识产权强国建设发展目标总体进展情况和知识产权强国建设取得的成效,从国家及地方两个层面评价了知识产权强国建设发展状况,分析了知识产权强国建设面临的形势,并对知识产权强国建设发展进行了展望。《报告》显示,2024年,知识产权强国建设指数稳步提升,达到125.5分,比上年增长4.5%。
省局知保处率队开展广昌白莲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建设预验收工作
验收组一行采取听取筹建工作汇报、观看建设成果展示片、查看示范区建设材料、实地检查等多种形式开展预验收工作。验收组充分肯定了广昌白莲地理标志示范区在夯实保护态度、健全工作体系、强化保护立法等方面所取得的成效,认为广昌县政府高度重视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建设工作,尤其是在白莲产业数字赋能、技术融创、开拓市场等方面有突破有创新,广昌初步做好了迎检的各项准备工作,对资料进行了全面的收集整理,但仍存在验收材料不够精准、宣传力度不足等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建议和意见。 下一步,广昌县局将通过这次“把脉问诊”,针对验收目标“靶向用药”,落实工作责任,加强示范区创建成员单位的沟通联系,对标对表补齐短板弱项,为迎接国家知识产权局组织验收做好充分准备。 供稿:知识产权保护科
省局知保处到抚州调研地理标志工作
调研组先后走访江西广雅食品有限公司、江西登仙桥食品有限公司,召集相关企业召开座谈会。深入了解乐安竹笋的生产环境、加工工艺、品牌建设以及地理标志申报进展情况。乐安县地处江西省中部山区,拥有丰富的毛竹资源,竹笋是当地久负盛名的特产,乐安竹笋以其外形完整、大小均匀、色泽自然和口感鲜嫩爽口而著称,已成为乐安县重要的农业品牌和地理标志产品。 叶芝云和王敏分别就乐安竹笋的产业发展情况和市场监管工作进行了详细介绍,并表示将进一步加强与省市场监管局的沟通协作,共同推进乐安竹笋地理标志产品的申报和保护工作。
知识产权赋能助力崇仁麻鸡高质量发展
一是构建协同高质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以服务之“优”助力产业之“兴”。通过优化政策、加强监管、建强阵地,以加强崇仁麻鸡原种保护为切入点,建立健全崇仁麻鸡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强化政策优环境。先后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崇仁麻鸡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崇仁麻鸡产业高质量发展奖补政策》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并积极协调抚州市人大制定《抚州市崇仁麻鸡保护与发展条例》,在政策法规上为崇仁麻鸡知识产权保护构建优质环境。加强监管优环境。与171家县(市、区)知识产权管理部门签署《县域知识产权保护跨区域协作协议》,加大跨区域协作保护力度。成立崇仁县知识产权纠纷多元调解中心,开展多部门联合执法,着力打击商标侵权假冒、恶意抢注等违法行为,构建严保护、大保护、快保护、同保护的工作格局。建强阵地优环境。设立基层工作站,聘任知识产权特派员和企业知识产权联络员,围绕崇仁麻鸡产业建立“一对一”企业联络制度,定期上门指导帮助麻鸡产业专利转化运用,打通服务企业“最后一公里”。 三是构建多维立体的知识产权赋能体系,以创新之“力”培育产业之“强”。通过科技赋能、金融赋能、数字赋能,以高质量发展为发力点,建立健全崇仁麻鸡知识产权赋能体系。加强科技赋能。深化校地合作、校企合作,与中国农科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中国农科院家禽研究所、省农科院、南昌大学等科研院校开展合作,成立“南昌大学--崇仁麻鸡产业研究院”,加强崇仁麻鸡重大疫病防疫体系建设,研发培育适合屠宰、冷鲜销售的崇仁麻鸡新品系,探索出崇仁麻鸡养殖与生态保护有机结合的最优方式,创新推出“本草麻鸡”“富硒麻鸡”等特色品牌。加强金融赋能。持续推进知识产权金融工作,创新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制度,对商标、专利质押给予贷款利息30%的政策优惠补助。联合农商行、邮储银行推出“麻鸡生态养殖贷”“麻鸡价格保险”等绿色金融产品,切实解决产业发展资金难题。加强数字赋能。积极引进智能化现代化养殖设备,发明20余项实用新型专利,促进专利转化运用,实现了智能化自动控温、控湿、通风、喂料、喂水、检蛋和粪便自动传输,带动崇仁养殖和孵化设备设施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作者:供稿:崇仁县市场监管局
资溪县开展园区专利转化对接“一地一链”活动
本次活动部分企业与高校达成初步协议,下一步,资溪县市场监管局将进一步推动校企合作,确保专利技术落地转化,实现高校专利产业化,助力资溪县企业高质量发展。 作者:供稿:资溪县市场监管局
东临新区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金额创新高
下一步,东临新区市场监管局将以优化营商环境为目标,持续巩固知识产权转化运用成果,为企业发挥知识产权价值、提升知识产权运用效益提供有力支持。 作者:罗梦华
东临新区局开展“知识产权服务万里行”进企业活动
下一步,东临新区市场监管局将加快推动知识产权工作进程,对接需求优化知识产权服务方式,推进专利开放许可制度实施,广泛开展知识产权供需对接活动,打开转化运用工作新局面。 作者:供稿:东临新区市场监管局
江西省一案例入选2024年度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优秀案例”
该案例为东华理工大学与抚州市市场监管局(知识产权局)共建的“抚州市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打造了集信息查询、政策通知、知识产权培训、维权服务、知识产权运营等全方位的知识产权服务于一体的一站式综合服务平台。该平台的建立实现了知识产权信息的整合与共享,推动了知识产权公共服务资源有效下沉,促进学校与政府、企业跨行业、跨领域的协同合作,形成知识产权服务强大合力,有力提升创新主体知识产权信息利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大幅提高服务效能。2023年以来,该平台发布知识产权信息近300条,实现交易金额633.88万元。
临川区局开展“知识产权服务万里行”活动
宣传先行,营造浓厚氛围。工作人员在企业门口拉横幅、摆展板、发放宣传手册,并现场设立咨询台,向公众讲解知识产权法律法规,传授识别假冒伪劣商品小技巧等实用性知识,进一步提升了公众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此次宣传活动共发放相关宣传手册50余份,宣传单50余份,现场受理咨询30余次。同时,临川区市场监管局鼓励群众积极提供知识产权侵权线索,共同维护相关市场主体知识产权领域的合法权益,为构建知识产权保护的坚固屏障贡献力量。 通过此次“知识产权服务万里行”活动,进一步提升了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并通过“问需求、送政策、解难题”的方式疏通了企业在知识产权运用转化方面的堵点、卡点。下一步,临川区市场监管局将持续深入开展“知识产权服务万里行”活动,不断探索创新服务模式,以更加务实的举措助企改革创新、纾困解难,高效推动知识产权强区建设。 罗喜喜、李敏
抚州一案例入选国家知识产权局2024年度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优秀案例
该案例通过打造集信息查询、政策通知、知识产权培训、维权服务、知识产权运营等全方位服务于一体的一站式综合服务平台,实现资源有效整合共享,推动知识产权公共服务资源有效下沉,促进学校与政府、企业跨行业、跨领域的协同合作,形成知识产权服务强大合力,有力提升创新主体知识产权信息利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大幅提高服务效能。平台一年来发布知识产权信息近300条,开展知识产权公益培训、普法宣传近10场,助力学校专利转化50余项,服务小微企业34家,实现交易金额633.88万元。 作者:供稿:知识产权创造科
丁武安率队赴赣东学院走访调研
10月8日上午,抚州市市场监管局党组书记、局长丁武安一行赴赣东学院走访调研高校知识产权工作,党组成员、副局长雷满春等陪同调研。 丁武安一行先后参观了该校创新创业学院、第一教学楼、图书馆、美食街等地,了解知识产权等相关情况。 赣东学院党委书记陈克胜对丁武安一行的到来表示欢迎,座谈会上,她从学校建设、学科教学、学术研究等方面介绍了赣东学院的基本情况。她指出,近年来,赣东学院以知识产权标准化管理为指引,提升科研与创新能力,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丁武安介绍了抚州市知识产权工作总体情况,强调要加强校局合作,提升专利转化运用水平,推动建立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服务新机制。市市场监管局将切实发挥职能作用,搭建产学研交流平台,激发科研创新热情,提升抚州核心竞争力,以知识产权高效益运用助力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促进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下一步,市市场监管局将携手赣东学院以务实举措,共同抓好知识产权工作,推动双方合作走深走实,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果,为深化我市全国知识产权强市试点城市建设贡献力量。 作者:付小龙 供稿:知识产权保护科
国家知识产权局办公室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办公厅联合印发通知 推进做好知识产权领域信用监管工作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有关工作部署,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和监管制度”精神,做好知识产权领域信用监管工作,近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办公室会同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办公厅联合印发《关于做好知识产权领域信用监管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从十个方面做出部署。 《通知》指出,在信用信息归集方面,要做好知识产权领域信用信息归集基础工作,制定地方知识产权领域信用信息归集目录及管理规范;在信用承诺方面,要建立健全知识产权领域信用承诺制,加强承诺后监管,依法依规将违反承诺或承诺不实等行为列为失信行为;在分级分类监管方面,要推进知识产权领域分级分类监管,科学构建符合本地实际的知识产权信用评价指标体系,开展信用评价工作;在信用约束激励方面,要依法依规开展信用约束激励工作,推进构建跨部门、跨领域的失信联合惩戒机制,解决严重失信行为反复出现、异地出现的问题,充分发挥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和“信用中国”网站等平台信息公示的激励作用,提升信用良好主体的获得感;在信用修复方面,要积极创造条件便利失信主体开展信用修复;在加强重点环节信用监管方面,对故意侵犯知识产权等行为加强信用监管,依法依规将失信主体列入严重违法失信名单。 《通知》的印发将进一步指导地方推进知识产权领域信用监管工作,对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营造公平、竞争、诚信、守法的市场环境具有积极作用。
《中国专利密集型产业统计监测报告》正式发布
近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中国专利密集型产业统计监测报告》。报告显示,我国专利密集型产业创新能力强、发展潜力大,集聚了全国企业近五成的研发经费投入,产出了七成左右的发明专利,贡献了全国12.71%的GDP。 2022年,我国专利密集型产业规模稳步壮大,专利密集型产业增加值突破15万亿元,2018—2022年均增速为9.36%,高于同期GDP现价年均增速2.37个百分点;专利密集型产业引领带动作用突出,2018—2022年,专利密集型产业中,作为新兴产业代表的信息通信技术服务业及信息通信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年均增速达到14.86%和10.23%,实现两位数增长;专利密集型产业研发投入力度持续加大,2022年,产业R&D经费内部支出达到1.14万亿元,是非专利密集型产业的2.23倍,新产品销售收入占营业收入比重达到37.02%,比非专利密集型产业高15.85个百分点。 开展专利密集型产业统计监测,是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培育发展专利密集型产业有关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国家知识产权局连续多年发布年度监测报告,为相关政策制定提供了数据支撑,有力促进了知识产权与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在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知识产权服务业规模不断扩大 高质量服务能力持续提升
近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2024年全国知识产权服务业统计调查报告》。报告显示,2023年我国知识产权服务业市场规模稳步增长,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服务供给结构和行业环境持续优化,行业整体呈现“稳中有进”“稳中提质”的发展态势,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不断夯实。报告要点如下。 服务机构数量持续增长 截至2023年底,我国提供知识产权服务的机构数量约为8.9万家,同比增长2.9%。其中,专利代理机构5269家,商标代理机构35712家;此外,提供知识产权法律、运营、信息及咨询服务的机构分别约为2.2万家、0.9万家、1.6万家和5.8万家。 行业营收规模稳中有升 2023年,我国知识产权服务业总营业收入约为2850亿元,同比增长5.6%。其中,执行企业财务制度的机构平均营业收入为319.5万元。专利代理机构总营业收入约为462.6亿元,单个机构平均营业收入为934.9万元。2023年知识产权服务业从业人员人均创造营业收入(即劳动生产率)为28.9万元/人。 促进就业效果不断显现 截至2023年底,我国知识产权服务业从业人员数量约为98.4万人,同比增长1.5%,其中,执业专利代理师为34396人,同比增长9.7%。2023年,有41.4%的知识产权服务机构招收了新入职人员,15.8%的机构录用了应届毕业生。新入职人员年龄主要集中在25~30岁。知识产权服务业从业人员学历层次保持较高水平,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占比71.5%。 服务供给结构进一步优化 2023年,我国知识产权服务供给进一步完善。地理覆盖范围显著增加,我国知识产权服务机构覆盖全部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在地级行政区划单位的覆盖比例为89.6%,较去年提升1.5个百分点,较前年提升6.2个百分点。知识产权服务内容更加全面,提供两种及以上业务的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占比64.9%,较上年提高15.3%,有13.4%的服务机构提供3种以上知识产权服务业务。知识产权服务模式更趋多元化。大型机构积极构建全链条一体化服务模式,向客户提供综合性知识产权解决方案,中小型机构则专注于细分市场,通过特色化、精细化服务增强市场竞争力。 机构服务能力持续提升 2023年,知识产权服务数字化与智慧化水平进一步提升。有29.3%的机构推进数字化转型,82.4%的机构利用商业数据库或软件提升服务质量。2023年,开展涉外知识产权服务的机构比例持续提升,有40.3%的机构为我国市场主体“走出去”提供了知识产权服务,有32.2%的机构为境外企业进入我国市场提供了知识产权服务。知识产权服务与企业市场经营和创新发展的结合度更加紧密,知识产权服务深度融入企业战略、市场竞争、品牌布局、合规审查、风险管理等方面,有56.2%的受访机构表示参与了企业市场竞争策略制定与品牌布局。 支持创新作用更加显著 2023年,专利代理机构代理专利申请量占全部国内专利申请量的90.6%(即专利申请代理率为90.6%),较上年显著提升9.1个百分点,其中发明专利申请代理率达到94.4%,较上年提升4.7个百分点。商标注册申请代理率为87.7%。320家商标代理机构代理作为地理标志使用的集体商标、证明商标注册申请968件,代理率为95.8%。596家知识产权服务机构代理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申请7864件,代理率为60.9%。知识产权服务业赋能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作用愈发显著。 专利转化支撑作用显现 截至2023年底,提供专利产业化相关服务的知识产权运营服务机构比例显著提升,达到35.8%,较上年提升5.6个百分点。从需求端看,创新主体对专利产业化相关服务的需求明显提升,在知识产权运营、信息、法律和咨询等服务领域均有体现。从供给端看,服务机构通过专利价值评估、专利转化运用供需对接、市场布局与品牌推广等多维度服务,助力企业创新发展。
《全国知识产权代理行业发展状况(2023年)》显示: 我国知识产权代理行业稳步发展
为持续推进知识产权代理行业健康发展,做好行业基础数据的统计、分析和利用工作,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运用促进司编制了《全国知识产权代理行业发展状况(2023年)》,对我国专利代理机构、商标代理机构、专利代理师、专利代理师资格考试等情况进行了分析。《全国知识产权代理行业发展状况(2023年)》显示:国家知识产权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知识产权工作的重要指示论述,认真落实《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年)》和《“十四五”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规划》决策部署,全面推进《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方案(2023—2025年)》任务落地落实,以打通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服务全链条为目标,以满足创新主体需求为导向,优化发展环境,培育市场主体,拓宽服务领域,创新服务模式,提升服务质量,推动知识产权代理行业高质量发展,为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根据统计数据分析显示,我国知识产权代理行业呈现以下特点: 行业发展规模稳步增长。2023年,全国新设专利代理机构855家,备案分支机构875家。截至2023年底,专利代理机构达到5269家(不含港澳台地区),获得专利代理师资格证书的人数达到76230人,执业专利代理师34396人;10家外国专利代理机构在中国境内设立常驻代表机构;全国备案商标代理机构35712家。 行业社会贡献持续提升。代理机构积极拓展服务领域,深度参与“知识产权服务万里行”活动,推进专利转化运用服务对接。启动建设10个国家知识产权服务业高质量集聚发展示范区和15个试验区,围绕区域优势产业和主导产业发展需求,整合优质服务资源,打造“一站式”知识产权服务集聚载体,提升对区域经济的贡献度。 行业审批服务不断优化。出台《专利代理师资格考试理工科资格审核指引》,进一步放宽报考条件;印发《2023年度专利代理师资格考试公告》,将考试时间由11月份第一个周末优化调整至7月份第一个周末,考试实行固定合格分数线。及时更新专利代理行政许可事项办事指南,修订《专利代理行政许可事项审查工作细则》,精简专利代理机构执业许可事项变更和注销审批流程,取消专利代理机构执业许可证副本发放和回收环节,推进审批服务便民化。 专业能力建设积极有效。2023年,国家知识产权局指导中华全国专利代理师协会、中华商标协会组织开展知识产权代理从业人员专业能力建设行动,构建形成进阶式能力提升路线和培训体系,开设312门培训课程,开展各类培训50余期,累计参加学员3.7万人。研究建立专利代理人才评价模型。全年向法院推荐4896名专利诉讼代理人和7名技术调查官助理。 一、专利代理机构情况 伴随着我国知识产权事业的快速发展,专利代理行业取得了长足进步。截至2023年底,我国专利代理机构共有5269家(不含港澳台地区)。 (注:如无特别说明,本章正文及图表中的全国数据均不含港澳台地区。) 1.专利代理机构数量变化 图1展示了2014-2023年我国专利代理机构数量变化情况。截至2023年底,专利代理机构总量达到5269家,同比增长16.6%。 图1 2014-2023年专利代理机构数量变化情况 2.专利代理机构区域分布 东部及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专利代理机构较多,专利代理机构数量排名前五位的省(市)依次为:北京、广东、江苏、浙江和上海,与2022年排序保持一致。其中:北京专利代理机构数量居全国之首,共1042家,占全国专利代理机构总数的19.8%;广东位列第二,共853家,占全国专利代理机构总数的16.2%;江苏、浙江、上海分别为621家、373家、339家,分别占全国专利代理机构总数的11.8%、7.1%、6.4%。 3.专利代理机构成立年限分布 在全国5269家专利代理机构中,按专利代理机构的成立年限来看,成立20年以上的专利代理机构有468家,占全国专利代理机构总数的8.9%;成立15至20年(满15年不足20年,以下同此划分方式)的专利代理机构为184家,占比3.5%;成立10至15年的专利代理机构为299家,占比5.7%;成立5至10年的专利代理机构为1117家,占比21.2%;成立3至5年的专利代理机构为1046家,占比19.9%;成立年限在3年以内的专利代理机构为2155家,占比40.9%。 4.专利代理机构规模分布 按照执业专利代理师数量对专利代理机构规模进行划分,在全国5269家专利代理机构中,执业专利代理师100人以上的专利代理机构共15家,分布在北京、广东和上海三省(市);执业专利代理师51-100人的专利代理机构共37家,分布在北京、广东、上海、江苏和四川五省(市);执业专利代理师21-50人的专利代理机构共174家,11-20人的共443家。执业专利代理师10人及以内的专利代理机构共4600家,约占专利代理机构总数的87.3%,其中:执业专利代理师6-10人的专利代理机构共874家,3-5人的共1995家,少于3人的共1731家。 二、商标代理机构情况 1.备案商标代理机构数量变化 图2展示了2014-2023年在国家知识产权局备案的商标代理机构数量变化情况。为保障商标代理机构和从业人员依法执业,加强商标代理机构和从业人员监管,规范商标代理行业秩序,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关于商标代理机构重新备案的公告》,于2023年1-3月期间组织开展了商标代理机构重新备案工作。重新备案后商标代理机构数量较上年大幅压减,截至2023年底,全国备案商标代理机构数量共计35712家。 图2 2014-2023年备案商标代理机构数量变化情况 2.备案商标代理机构区域分布 东部及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商标代理机构较多,商标代理机构数量排名前五位的省(市)依次为:广东、北京、江苏、浙江、山东,商标代理机构数量分别为7599家、4079家、2688家、2402家、2299家,分别占全国商标代理机构总数的21.3%、11.4%、7.5%、6.7%、6.4%。 3.备案商标代理机构组织形式分布 根据《商标代理监督管理规定》,商标代理机构分为两类:一是经市场主体登记机关依法登记从事商标代理业务的服务机构,二是从事商标代理业务的律师事务所。截至2023年底,已备案的商标代理机构以经市场主体登记机关依法登记从事商标代理业务的服务机构为主,共计33922家,占比达到95.0%;从事商标代理业务的律师事务所1790家,占比约5.0%。 三、专利代理师情况 随着我国专利申请量和专利代理业务需求的增长,专利代理人才队伍不断壮大,截至2023年底,我国执业专利代理师已达到34396人。 1.专利代理师数量变化 图3展示了2014-2023年取得专利代理师资格人数及执业专利代理师数量变化情况。近十年来我国取得专利代理师资格的人数快速增长,截至2023年底,总计76230人获得了专利代理师资格证书,同比增长20.4%。执业专利代理师数量达到34396人,同比增长9.7%,占具有专利代理师资格总人数的45.1%,其中2023年首次执业专利代理师3448人。 图3 2014-2023年取得专利代理师资格人数及执业专利代理师数量变化情况 2.专利代理师区域分布 与专利代理机构分布类似,专利代理师主要分布在北京、广东、江苏、上海、浙江五地。北京执业专利代理师数量和取得专利代理师资格的人数持续增长,分别为12117人、17184人,均排名第一。广东、江苏、上海、浙江、山东、四川、安徽七省(市)的执业专利代理师数量在1000-5000人之间。湖北、河南、福建、陕西、重庆、湖南、河北、辽宁、天津九省(市)的执业专利代理师数量均超过300人。 3.专利诉讼代理人情况 截至2023年底,中华全国专利代理师协会推荐的专利诉讼代理人共计4896人,其中仅可参加专利行政诉讼的代理人有2144人,可参加专利行政诉讼和民事诉讼的代理人有2752人。从专利诉讼代理人的地域分布来看,北京共有2188名专利诉讼代理人,占专利诉讼代理人总数的44.7%,其中仅可参加专利行政诉讼的代理人有1006人,可参加专利行政诉讼和民事诉讼的代理人有1182人,均排名第一;广东共有593名专利诉讼代理人,占专利诉讼代理人总数的12.1%,其中仅可参加专利行政诉讼的代理人有214人,可参加专利行政诉讼和民事诉讼的代理人有379人,均排名第二;上海、江苏、浙江、山东、四川、湖北六省(市)的专利诉讼代理人数量均超过100人。 四、专利代理师资格考试情况 专利代理师资格考试自1992年起至今已成功举办25次。2023年全国共有47649人报名考试,考试通过人数为6150人;其中:香港、台湾各有4人考试通过,澳门有1人考试通过。 1.专利代理师资格考试报名情况 图4展示了2014-2023年专利代理师资格考试报名情况。2023年专利代理师资格考试报名人数为47649人。 图4 2014-2023年专利代理师资格考试报名情况 2.专利代理师资格考试通过情况 2023年,专利代理师资格考试通过人数为6150人,报名通过率12.9%。 截至目前,共有85名香港特别行政区考生、4名澳门特别行政区考生和532名台湾地区考生考试通过。
国家知识产权强国建设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发布《知识产权强国建设发展报告(2024年)》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重大部署,深入实施《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年)》和《“十四五”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规划》,国家知识产权强国建设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会同有关方面编制完成《知识产权强国建设发展报告(2024年)》(以下简称《报告》)。 《报告》总结了我国知识产权强国建设发展目标总体进展情况和知识产权强国建设取得的成效,从国家及地方两个层面评价了知识产权强国建设发展状况,分析了知识产权强国建设面临的形势,并对知识产权强国建设发展进行了展望。《报告》显示,2024年,知识产权强国建设指数稳步提升,达到125.5分,比上年增长4.5%。
省局知保处率队开展广昌白莲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建设预验收工作
验收组一行采取听取筹建工作汇报、观看建设成果展示片、查看示范区建设材料、实地检查等多种形式开展预验收工作。验收组充分肯定了广昌白莲地理标志示范区在夯实保护态度、健全工作体系、强化保护立法等方面所取得的成效,认为广昌县政府高度重视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建设工作,尤其是在白莲产业数字赋能、技术融创、开拓市场等方面有突破有创新,广昌初步做好了迎检的各项准备工作,对资料进行了全面的收集整理,但仍存在验收材料不够精准、宣传力度不足等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建议和意见。 下一步,广昌县局将通过这次“把脉问诊”,针对验收目标“靶向用药”,落实工作责任,加强示范区创建成员单位的沟通联系,对标对表补齐短板弱项,为迎接国家知识产权局组织验收做好充分准备。 供稿:知识产权保护科
省局知保处到抚州调研地理标志工作
调研组先后走访江西广雅食品有限公司、江西登仙桥食品有限公司,召集相关企业召开座谈会。深入了解乐安竹笋的生产环境、加工工艺、品牌建设以及地理标志申报进展情况。乐安县地处江西省中部山区,拥有丰富的毛竹资源,竹笋是当地久负盛名的特产,乐安竹笋以其外形完整、大小均匀、色泽自然和口感鲜嫩爽口而著称,已成为乐安县重要的农业品牌和地理标志产品。 叶芝云和王敏分别就乐安竹笋的产业发展情况和市场监管工作进行了详细介绍,并表示将进一步加强与省市场监管局的沟通协作,共同推进乐安竹笋地理标志产品的申报和保护工作。
知识产权赋能助力崇仁麻鸡高质量发展
一是构建协同高质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以服务之“优”助力产业之“兴”。通过优化政策、加强监管、建强阵地,以加强崇仁麻鸡原种保护为切入点,建立健全崇仁麻鸡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强化政策优环境。先后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崇仁麻鸡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崇仁麻鸡产业高质量发展奖补政策》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并积极协调抚州市人大制定《抚州市崇仁麻鸡保护与发展条例》,在政策法规上为崇仁麻鸡知识产权保护构建优质环境。加强监管优环境。与171家县(市、区)知识产权管理部门签署《县域知识产权保护跨区域协作协议》,加大跨区域协作保护力度。成立崇仁县知识产权纠纷多元调解中心,开展多部门联合执法,着力打击商标侵权假冒、恶意抢注等违法行为,构建严保护、大保护、快保护、同保护的工作格局。建强阵地优环境。设立基层工作站,聘任知识产权特派员和企业知识产权联络员,围绕崇仁麻鸡产业建立“一对一”企业联络制度,定期上门指导帮助麻鸡产业专利转化运用,打通服务企业“最后一公里”。 三是构建多维立体的知识产权赋能体系,以创新之“力”培育产业之“强”。通过科技赋能、金融赋能、数字赋能,以高质量发展为发力点,建立健全崇仁麻鸡知识产权赋能体系。加强科技赋能。深化校地合作、校企合作,与中国农科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中国农科院家禽研究所、省农科院、南昌大学等科研院校开展合作,成立“南昌大学--崇仁麻鸡产业研究院”,加强崇仁麻鸡重大疫病防疫体系建设,研发培育适合屠宰、冷鲜销售的崇仁麻鸡新品系,探索出崇仁麻鸡养殖与生态保护有机结合的最优方式,创新推出“本草麻鸡”“富硒麻鸡”等特色品牌。加强金融赋能。持续推进知识产权金融工作,创新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制度,对商标、专利质押给予贷款利息30%的政策优惠补助。联合农商行、邮储银行推出“麻鸡生态养殖贷”“麻鸡价格保险”等绿色金融产品,切实解决产业发展资金难题。加强数字赋能。积极引进智能化现代化养殖设备,发明20余项实用新型专利,促进专利转化运用,实现了智能化自动控温、控湿、通风、喂料、喂水、检蛋和粪便自动传输,带动崇仁养殖和孵化设备设施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作者:供稿:崇仁县市场监管局
资溪县开展园区专利转化对接“一地一链”活动
本次活动部分企业与高校达成初步协议,下一步,资溪县市场监管局将进一步推动校企合作,确保专利技术落地转化,实现高校专利产业化,助力资溪县企业高质量发展。 作者:供稿:资溪县市场监管局
东临新区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金额创新高
下一步,东临新区市场监管局将以优化营商环境为目标,持续巩固知识产权转化运用成果,为企业发挥知识产权价值、提升知识产权运用效益提供有力支持。 作者:罗梦华
东临新区局开展“知识产权服务万里行”进企业活动
下一步,东临新区市场监管局将加快推动知识产权工作进程,对接需求优化知识产权服务方式,推进专利开放许可制度实施,广泛开展知识产权供需对接活动,打开转化运用工作新局面。 作者:供稿:东临新区市场监管局
江西省一案例入选2024年度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优秀案例”
该案例为东华理工大学与抚州市市场监管局(知识产权局)共建的“抚州市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打造了集信息查询、政策通知、知识产权培训、维权服务、知识产权运营等全方位的知识产权服务于一体的一站式综合服务平台。该平台的建立实现了知识产权信息的整合与共享,推动了知识产权公共服务资源有效下沉,促进学校与政府、企业跨行业、跨领域的协同合作,形成知识产权服务强大合力,有力提升创新主体知识产权信息利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大幅提高服务效能。2023年以来,该平台发布知识产权信息近300条,实现交易金额633.88万元。
临川区局开展“知识产权服务万里行”活动
宣传先行,营造浓厚氛围。工作人员在企业门口拉横幅、摆展板、发放宣传手册,并现场设立咨询台,向公众讲解知识产权法律法规,传授识别假冒伪劣商品小技巧等实用性知识,进一步提升了公众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此次宣传活动共发放相关宣传手册50余份,宣传单50余份,现场受理咨询30余次。同时,临川区市场监管局鼓励群众积极提供知识产权侵权线索,共同维护相关市场主体知识产权领域的合法权益,为构建知识产权保护的坚固屏障贡献力量。 通过此次“知识产权服务万里行”活动,进一步提升了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并通过“问需求、送政策、解难题”的方式疏通了企业在知识产权运用转化方面的堵点、卡点。下一步,临川区市场监管局将持续深入开展“知识产权服务万里行”活动,不断探索创新服务模式,以更加务实的举措助企改革创新、纾困解难,高效推动知识产权强区建设。 罗喜喜、李敏
抚州一案例入选国家知识产权局2024年度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优秀案例
该案例通过打造集信息查询、政策通知、知识产权培训、维权服务、知识产权运营等全方位服务于一体的一站式综合服务平台,实现资源有效整合共享,推动知识产权公共服务资源有效下沉,促进学校与政府、企业跨行业、跨领域的协同合作,形成知识产权服务强大合力,有力提升创新主体知识产权信息利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大幅提高服务效能。平台一年来发布知识产权信息近300条,开展知识产权公益培训、普法宣传近10场,助力学校专利转化50余项,服务小微企业34家,实现交易金额633.88万元。 作者:供稿:知识产权创造科
丁武安率队赴赣东学院走访调研
10月8日上午,抚州市市场监管局党组书记、局长丁武安一行赴赣东学院走访调研高校知识产权工作,党组成员、副局长雷满春等陪同调研。 丁武安一行先后参观了该校创新创业学院、第一教学楼、图书馆、美食街等地,了解知识产权等相关情况。 赣东学院党委书记陈克胜对丁武安一行的到来表示欢迎,座谈会上,她从学校建设、学科教学、学术研究等方面介绍了赣东学院的基本情况。她指出,近年来,赣东学院以知识产权标准化管理为指引,提升科研与创新能力,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丁武安介绍了抚州市知识产权工作总体情况,强调要加强校局合作,提升专利转化运用水平,推动建立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服务新机制。市市场监管局将切实发挥职能作用,搭建产学研交流平台,激发科研创新热情,提升抚州核心竞争力,以知识产权高效益运用助力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促进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下一步,市市场监管局将携手赣东学院以务实举措,共同抓好知识产权工作,推动双方合作走深走实,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果,为深化我市全国知识产权强市试点城市建设贡献力量。 作者:付小龙 供稿:知识产权保护科
国家知识产权局办公室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办公厅联合印发通知 推进做好知识产权领域信用监管工作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有关工作部署,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和监管制度”精神,做好知识产权领域信用监管工作,近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办公室会同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办公厅联合印发《关于做好知识产权领域信用监管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从十个方面做出部署。 《通知》指出,在信用信息归集方面,要做好知识产权领域信用信息归集基础工作,制定地方知识产权领域信用信息归集目录及管理规范;在信用承诺方面,要建立健全知识产权领域信用承诺制,加强承诺后监管,依法依规将违反承诺或承诺不实等行为列为失信行为;在分级分类监管方面,要推进知识产权领域分级分类监管,科学构建符合本地实际的知识产权信用评价指标体系,开展信用评价工作;在信用约束激励方面,要依法依规开展信用约束激励工作,推进构建跨部门、跨领域的失信联合惩戒机制,解决严重失信行为反复出现、异地出现的问题,充分发挥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和“信用中国”网站等平台信息公示的激励作用,提升信用良好主体的获得感;在信用修复方面,要积极创造条件便利失信主体开展信用修复;在加强重点环节信用监管方面,对故意侵犯知识产权等行为加强信用监管,依法依规将失信主体列入严重违法失信名单。 《通知》的印发将进一步指导地方推进知识产权领域信用监管工作,对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营造公平、竞争、诚信、守法的市场环境具有积极作用。
《中国专利密集型产业统计监测报告》正式发布
近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中国专利密集型产业统计监测报告》。报告显示,我国专利密集型产业创新能力强、发展潜力大,集聚了全国企业近五成的研发经费投入,产出了七成左右的发明专利,贡献了全国12.71%的GDP。 2022年,我国专利密集型产业规模稳步壮大,专利密集型产业增加值突破15万亿元,2018—2022年均增速为9.36%,高于同期GDP现价年均增速2.37个百分点;专利密集型产业引领带动作用突出,2018—2022年,专利密集型产业中,作为新兴产业代表的信息通信技术服务业及信息通信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年均增速达到14.86%和10.23%,实现两位数增长;专利密集型产业研发投入力度持续加大,2022年,产业R&D经费内部支出达到1.14万亿元,是非专利密集型产业的2.23倍,新产品销售收入占营业收入比重达到37.02%,比非专利密集型产业高15.85个百分点。 开展专利密集型产业统计监测,是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培育发展专利密集型产业有关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国家知识产权局连续多年发布年度监测报告,为相关政策制定提供了数据支撑,有力促进了知识产权与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在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知识产权服务业规模不断扩大 高质量服务能力持续提升
近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2024年全国知识产权服务业统计调查报告》。报告显示,2023年我国知识产权服务业市场规模稳步增长,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服务供给结构和行业环境持续优化,行业整体呈现“稳中有进”“稳中提质”的发展态势,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不断夯实。报告要点如下。 服务机构数量持续增长 截至2023年底,我国提供知识产权服务的机构数量约为8.9万家,同比增长2.9%。其中,专利代理机构5269家,商标代理机构35712家;此外,提供知识产权法律、运营、信息及咨询服务的机构分别约为2.2万家、0.9万家、1.6万家和5.8万家。 行业营收规模稳中有升 2023年,我国知识产权服务业总营业收入约为2850亿元,同比增长5.6%。其中,执行企业财务制度的机构平均营业收入为319.5万元。专利代理机构总营业收入约为462.6亿元,单个机构平均营业收入为934.9万元。2023年知识产权服务业从业人员人均创造营业收入(即劳动生产率)为28.9万元/人。 促进就业效果不断显现 截至2023年底,我国知识产权服务业从业人员数量约为98.4万人,同比增长1.5%,其中,执业专利代理师为34396人,同比增长9.7%。2023年,有41.4%的知识产权服务机构招收了新入职人员,15.8%的机构录用了应届毕业生。新入职人员年龄主要集中在25~30岁。知识产权服务业从业人员学历层次保持较高水平,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占比71.5%。 服务供给结构进一步优化 2023年,我国知识产权服务供给进一步完善。地理覆盖范围显著增加,我国知识产权服务机构覆盖全部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在地级行政区划单位的覆盖比例为89.6%,较去年提升1.5个百分点,较前年提升6.2个百分点。知识产权服务内容更加全面,提供两种及以上业务的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占比64.9%,较上年提高15.3%,有13.4%的服务机构提供3种以上知识产权服务业务。知识产权服务模式更趋多元化。大型机构积极构建全链条一体化服务模式,向客户提供综合性知识产权解决方案,中小型机构则专注于细分市场,通过特色化、精细化服务增强市场竞争力。 机构服务能力持续提升 2023年,知识产权服务数字化与智慧化水平进一步提升。有29.3%的机构推进数字化转型,82.4%的机构利用商业数据库或软件提升服务质量。2023年,开展涉外知识产权服务的机构比例持续提升,有40.3%的机构为我国市场主体“走出去”提供了知识产权服务,有32.2%的机构为境外企业进入我国市场提供了知识产权服务。知识产权服务与企业市场经营和创新发展的结合度更加紧密,知识产权服务深度融入企业战略、市场竞争、品牌布局、合规审查、风险管理等方面,有56.2%的受访机构表示参与了企业市场竞争策略制定与品牌布局。 支持创新作用更加显著 2023年,专利代理机构代理专利申请量占全部国内专利申请量的90.6%(即专利申请代理率为90.6%),较上年显著提升9.1个百分点,其中发明专利申请代理率达到94.4%,较上年提升4.7个百分点。商标注册申请代理率为87.7%。320家商标代理机构代理作为地理标志使用的集体商标、证明商标注册申请968件,代理率为95.8%。596家知识产权服务机构代理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申请7864件,代理率为60.9%。知识产权服务业赋能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作用愈发显著。 专利转化支撑作用显现 截至2023年底,提供专利产业化相关服务的知识产权运营服务机构比例显著提升,达到35.8%,较上年提升5.6个百分点。从需求端看,创新主体对专利产业化相关服务的需求明显提升,在知识产权运营、信息、法律和咨询等服务领域均有体现。从供给端看,服务机构通过专利价值评估、专利转化运用供需对接、市场布局与品牌推广等多维度服务,助力企业创新发展。
《全国知识产权代理行业发展状况(2023年)》显示: 我国知识产权代理行业稳步发展
为持续推进知识产权代理行业健康发展,做好行业基础数据的统计、分析和利用工作,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运用促进司编制了《全国知识产权代理行业发展状况(2023年)》,对我国专利代理机构、商标代理机构、专利代理师、专利代理师资格考试等情况进行了分析。《全国知识产权代理行业发展状况(2023年)》显示:国家知识产权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知识产权工作的重要指示论述,认真落实《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年)》和《“十四五”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规划》决策部署,全面推进《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方案(2023—2025年)》任务落地落实,以打通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服务全链条为目标,以满足创新主体需求为导向,优化发展环境,培育市场主体,拓宽服务领域,创新服务模式,提升服务质量,推动知识产权代理行业高质量发展,为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根据统计数据分析显示,我国知识产权代理行业呈现以下特点: 行业发展规模稳步增长。2023年,全国新设专利代理机构855家,备案分支机构875家。截至2023年底,专利代理机构达到5269家(不含港澳台地区),获得专利代理师资格证书的人数达到76230人,执业专利代理师34396人;10家外国专利代理机构在中国境内设立常驻代表机构;全国备案商标代理机构35712家。 行业社会贡献持续提升。代理机构积极拓展服务领域,深度参与“知识产权服务万里行”活动,推进专利转化运用服务对接。启动建设10个国家知识产权服务业高质量集聚发展示范区和15个试验区,围绕区域优势产业和主导产业发展需求,整合优质服务资源,打造“一站式”知识产权服务集聚载体,提升对区域经济的贡献度。 行业审批服务不断优化。出台《专利代理师资格考试理工科资格审核指引》,进一步放宽报考条件;印发《2023年度专利代理师资格考试公告》,将考试时间由11月份第一个周末优化调整至7月份第一个周末,考试实行固定合格分数线。及时更新专利代理行政许可事项办事指南,修订《专利代理行政许可事项审查工作细则》,精简专利代理机构执业许可事项变更和注销审批流程,取消专利代理机构执业许可证副本发放和回收环节,推进审批服务便民化。 专业能力建设积极有效。2023年,国家知识产权局指导中华全国专利代理师协会、中华商标协会组织开展知识产权代理从业人员专业能力建设行动,构建形成进阶式能力提升路线和培训体系,开设312门培训课程,开展各类培训50余期,累计参加学员3.7万人。研究建立专利代理人才评价模型。全年向法院推荐4896名专利诉讼代理人和7名技术调查官助理。 一、专利代理机构情况 伴随着我国知识产权事业的快速发展,专利代理行业取得了长足进步。截至2023年底,我国专利代理机构共有5269家(不含港澳台地区)。 (注:如无特别说明,本章正文及图表中的全国数据均不含港澳台地区。) 1.专利代理机构数量变化 图1展示了2014-2023年我国专利代理机构数量变化情况。截至2023年底,专利代理机构总量达到5269家,同比增长16.6%。 图1 2014-2023年专利代理机构数量变化情况 2.专利代理机构区域分布 东部及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专利代理机构较多,专利代理机构数量排名前五位的省(市)依次为:北京、广东、江苏、浙江和上海,与2022年排序保持一致。其中:北京专利代理机构数量居全国之首,共1042家,占全国专利代理机构总数的19.8%;广东位列第二,共853家,占全国专利代理机构总数的16.2%;江苏、浙江、上海分别为621家、373家、339家,分别占全国专利代理机构总数的11.8%、7.1%、6.4%。 3.专利代理机构成立年限分布 在全国5269家专利代理机构中,按专利代理机构的成立年限来看,成立20年以上的专利代理机构有468家,占全国专利代理机构总数的8.9%;成立15至20年(满15年不足20年,以下同此划分方式)的专利代理机构为184家,占比3.5%;成立10至15年的专利代理机构为299家,占比5.7%;成立5至10年的专利代理机构为1117家,占比21.2%;成立3至5年的专利代理机构为1046家,占比19.9%;成立年限在3年以内的专利代理机构为2155家,占比40.9%。 4.专利代理机构规模分布 按照执业专利代理师数量对专利代理机构规模进行划分,在全国5269家专利代理机构中,执业专利代理师100人以上的专利代理机构共15家,分布在北京、广东和上海三省(市);执业专利代理师51-100人的专利代理机构共37家,分布在北京、广东、上海、江苏和四川五省(市);执业专利代理师21-50人的专利代理机构共174家,11-20人的共443家。执业专利代理师10人及以内的专利代理机构共4600家,约占专利代理机构总数的87.3%,其中:执业专利代理师6-10人的专利代理机构共874家,3-5人的共1995家,少于3人的共1731家。 二、商标代理机构情况 1.备案商标代理机构数量变化 图2展示了2014-2023年在国家知识产权局备案的商标代理机构数量变化情况。为保障商标代理机构和从业人员依法执业,加强商标代理机构和从业人员监管,规范商标代理行业秩序,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关于商标代理机构重新备案的公告》,于2023年1-3月期间组织开展了商标代理机构重新备案工作。重新备案后商标代理机构数量较上年大幅压减,截至2023年底,全国备案商标代理机构数量共计35712家。 图2 2014-2023年备案商标代理机构数量变化情况 2.备案商标代理机构区域分布 东部及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商标代理机构较多,商标代理机构数量排名前五位的省(市)依次为:广东、北京、江苏、浙江、山东,商标代理机构数量分别为7599家、4079家、2688家、2402家、2299家,分别占全国商标代理机构总数的21.3%、11.4%、7.5%、6.7%、6.4%。 3.备案商标代理机构组织形式分布 根据《商标代理监督管理规定》,商标代理机构分为两类:一是经市场主体登记机关依法登记从事商标代理业务的服务机构,二是从事商标代理业务的律师事务所。截至2023年底,已备案的商标代理机构以经市场主体登记机关依法登记从事商标代理业务的服务机构为主,共计33922家,占比达到95.0%;从事商标代理业务的律师事务所1790家,占比约5.0%。 三、专利代理师情况 随着我国专利申请量和专利代理业务需求的增长,专利代理人才队伍不断壮大,截至2023年底,我国执业专利代理师已达到34396人。 1.专利代理师数量变化 图3展示了2014-2023年取得专利代理师资格人数及执业专利代理师数量变化情况。近十年来我国取得专利代理师资格的人数快速增长,截至2023年底,总计76230人获得了专利代理师资格证书,同比增长20.4%。执业专利代理师数量达到34396人,同比增长9.7%,占具有专利代理师资格总人数的45.1%,其中2023年首次执业专利代理师3448人。 图3 2014-2023年取得专利代理师资格人数及执业专利代理师数量变化情况 2.专利代理师区域分布 与专利代理机构分布类似,专利代理师主要分布在北京、广东、江苏、上海、浙江五地。北京执业专利代理师数量和取得专利代理师资格的人数持续增长,分别为12117人、17184人,均排名第一。广东、江苏、上海、浙江、山东、四川、安徽七省(市)的执业专利代理师数量在1000-5000人之间。湖北、河南、福建、陕西、重庆、湖南、河北、辽宁、天津九省(市)的执业专利代理师数量均超过300人。 3.专利诉讼代理人情况 截至2023年底,中华全国专利代理师协会推荐的专利诉讼代理人共计4896人,其中仅可参加专利行政诉讼的代理人有2144人,可参加专利行政诉讼和民事诉讼的代理人有2752人。从专利诉讼代理人的地域分布来看,北京共有2188名专利诉讼代理人,占专利诉讼代理人总数的44.7%,其中仅可参加专利行政诉讼的代理人有1006人,可参加专利行政诉讼和民事诉讼的代理人有1182人,均排名第一;广东共有593名专利诉讼代理人,占专利诉讼代理人总数的12.1%,其中仅可参加专利行政诉讼的代理人有214人,可参加专利行政诉讼和民事诉讼的代理人有379人,均排名第二;上海、江苏、浙江、山东、四川、湖北六省(市)的专利诉讼代理人数量均超过100人。 四、专利代理师资格考试情况 专利代理师资格考试自1992年起至今已成功举办25次。2023年全国共有47649人报名考试,考试通过人数为6150人;其中:香港、台湾各有4人考试通过,澳门有1人考试通过。 1.专利代理师资格考试报名情况 图4展示了2014-2023年专利代理师资格考试报名情况。2023年专利代理师资格考试报名人数为47649人。 图4 2014-2023年专利代理师资格考试报名情况 2.专利代理师资格考试通过情况 2023年,专利代理师资格考试通过人数为6150人,报名通过率12.9%。 截至目前,共有85名香港特别行政区考生、4名澳门特别行政区考生和532名台湾地区考生考试通过。
国家知识产权强国建设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发布《知识产权强国建设发展报告(2024年)》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重大部署,深入实施《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年)》和《“十四五”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规划》,国家知识产权强国建设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会同有关方面编制完成《知识产权强国建设发展报告(2024年)》(以下简称《报告》)。 《报告》总结了我国知识产权强国建设发展目标总体进展情况和知识产权强国建设取得的成效,从国家及地方两个层面评价了知识产权强国建设发展状况,分析了知识产权强国建设面临的形势,并对知识产权强国建设发展进行了展望。《报告》显示,2024年,知识产权强国建设指数稳步提升,达到125.5分,比上年增长4.5%。
省局知保处率队开展广昌白莲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建设预验收工作
验收组一行采取听取筹建工作汇报、观看建设成果展示片、查看示范区建设材料、实地检查等多种形式开展预验收工作。验收组充分肯定了广昌白莲地理标志示范区在夯实保护态度、健全工作体系、强化保护立法等方面所取得的成效,认为广昌县政府高度重视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建设工作,尤其是在白莲产业数字赋能、技术融创、开拓市场等方面有突破有创新,广昌初步做好了迎检的各项准备工作,对资料进行了全面的收集整理,但仍存在验收材料不够精准、宣传力度不足等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建议和意见。 下一步,广昌县局将通过这次“把脉问诊”,针对验收目标“靶向用药”,落实工作责任,加强示范区创建成员单位的沟通联系,对标对表补齐短板弱项,为迎接国家知识产权局组织验收做好充分准备。 供稿:知识产权保护科
省局知保处到抚州调研地理标志工作
调研组先后走访江西广雅食品有限公司、江西登仙桥食品有限公司,召集相关企业召开座谈会。深入了解乐安竹笋的生产环境、加工工艺、品牌建设以及地理标志申报进展情况。乐安县地处江西省中部山区,拥有丰富的毛竹资源,竹笋是当地久负盛名的特产,乐安竹笋以其外形完整、大小均匀、色泽自然和口感鲜嫩爽口而著称,已成为乐安县重要的农业品牌和地理标志产品。 叶芝云和王敏分别就乐安竹笋的产业发展情况和市场监管工作进行了详细介绍,并表示将进一步加强与省市场监管局的沟通协作,共同推进乐安竹笋地理标志产品的申报和保护工作。
知识产权赋能助力崇仁麻鸡高质量发展
一是构建协同高质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以服务之“优”助力产业之“兴”。通过优化政策、加强监管、建强阵地,以加强崇仁麻鸡原种保护为切入点,建立健全崇仁麻鸡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强化政策优环境。先后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崇仁麻鸡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崇仁麻鸡产业高质量发展奖补政策》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并积极协调抚州市人大制定《抚州市崇仁麻鸡保护与发展条例》,在政策法规上为崇仁麻鸡知识产权保护构建优质环境。加强监管优环境。与171家县(市、区)知识产权管理部门签署《县域知识产权保护跨区域协作协议》,加大跨区域协作保护力度。成立崇仁县知识产权纠纷多元调解中心,开展多部门联合执法,着力打击商标侵权假冒、恶意抢注等违法行为,构建严保护、大保护、快保护、同保护的工作格局。建强阵地优环境。设立基层工作站,聘任知识产权特派员和企业知识产权联络员,围绕崇仁麻鸡产业建立“一对一”企业联络制度,定期上门指导帮助麻鸡产业专利转化运用,打通服务企业“最后一公里”。 三是构建多维立体的知识产权赋能体系,以创新之“力”培育产业之“强”。通过科技赋能、金融赋能、数字赋能,以高质量发展为发力点,建立健全崇仁麻鸡知识产权赋能体系。加强科技赋能。深化校地合作、校企合作,与中国农科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中国农科院家禽研究所、省农科院、南昌大学等科研院校开展合作,成立“南昌大学--崇仁麻鸡产业研究院”,加强崇仁麻鸡重大疫病防疫体系建设,研发培育适合屠宰、冷鲜销售的崇仁麻鸡新品系,探索出崇仁麻鸡养殖与生态保护有机结合的最优方式,创新推出“本草麻鸡”“富硒麻鸡”等特色品牌。加强金融赋能。持续推进知识产权金融工作,创新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制度,对商标、专利质押给予贷款利息30%的政策优惠补助。联合农商行、邮储银行推出“麻鸡生态养殖贷”“麻鸡价格保险”等绿色金融产品,切实解决产业发展资金难题。加强数字赋能。积极引进智能化现代化养殖设备,发明20余项实用新型专利,促进专利转化运用,实现了智能化自动控温、控湿、通风、喂料、喂水、检蛋和粪便自动传输,带动崇仁养殖和孵化设备设施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作者:供稿:崇仁县市场监管局
资溪县开展园区专利转化对接“一地一链”活动
本次活动部分企业与高校达成初步协议,下一步,资溪县市场监管局将进一步推动校企合作,确保专利技术落地转化,实现高校专利产业化,助力资溪县企业高质量发展。 作者:供稿:资溪县市场监管局
东临新区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金额创新高
下一步,东临新区市场监管局将以优化营商环境为目标,持续巩固知识产权转化运用成果,为企业发挥知识产权价值、提升知识产权运用效益提供有力支持。 作者:罗梦华
东临新区局开展“知识产权服务万里行”进企业活动
下一步,东临新区市场监管局将加快推动知识产权工作进程,对接需求优化知识产权服务方式,推进专利开放许可制度实施,广泛开展知识产权供需对接活动,打开转化运用工作新局面。 作者:供稿:东临新区市场监管局
江西省一案例入选2024年度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优秀案例”
该案例为东华理工大学与抚州市市场监管局(知识产权局)共建的“抚州市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打造了集信息查询、政策通知、知识产权培训、维权服务、知识产权运营等全方位的知识产权服务于一体的一站式综合服务平台。该平台的建立实现了知识产权信息的整合与共享,推动了知识产权公共服务资源有效下沉,促进学校与政府、企业跨行业、跨领域的协同合作,形成知识产权服务强大合力,有力提升创新主体知识产权信息利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大幅提高服务效能。2023年以来,该平台发布知识产权信息近300条,实现交易金额633.88万元。
临川区局开展“知识产权服务万里行”活动
宣传先行,营造浓厚氛围。工作人员在企业门口拉横幅、摆展板、发放宣传手册,并现场设立咨询台,向公众讲解知识产权法律法规,传授识别假冒伪劣商品小技巧等实用性知识,进一步提升了公众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此次宣传活动共发放相关宣传手册50余份,宣传单50余份,现场受理咨询30余次。同时,临川区市场监管局鼓励群众积极提供知识产权侵权线索,共同维护相关市场主体知识产权领域的合法权益,为构建知识产权保护的坚固屏障贡献力量。 通过此次“知识产权服务万里行”活动,进一步提升了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并通过“问需求、送政策、解难题”的方式疏通了企业在知识产权运用转化方面的堵点、卡点。下一步,临川区市场监管局将持续深入开展“知识产权服务万里行”活动,不断探索创新服务模式,以更加务实的举措助企改革创新、纾困解难,高效推动知识产权强区建设。 罗喜喜、李敏
抚州一案例入选国家知识产权局2024年度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优秀案例
该案例通过打造集信息查询、政策通知、知识产权培训、维权服务、知识产权运营等全方位服务于一体的一站式综合服务平台,实现资源有效整合共享,推动知识产权公共服务资源有效下沉,促进学校与政府、企业跨行业、跨领域的协同合作,形成知识产权服务强大合力,有力提升创新主体知识产权信息利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大幅提高服务效能。平台一年来发布知识产权信息近300条,开展知识产权公益培训、普法宣传近10场,助力学校专利转化50余项,服务小微企业34家,实现交易金额633.88万元。 作者:供稿:知识产权创造科
丁武安率队赴赣东学院走访调研
10月8日上午,抚州市市场监管局党组书记、局长丁武安一行赴赣东学院走访调研高校知识产权工作,党组成员、副局长雷满春等陪同调研。 丁武安一行先后参观了该校创新创业学院、第一教学楼、图书馆、美食街等地,了解知识产权等相关情况。 赣东学院党委书记陈克胜对丁武安一行的到来表示欢迎,座谈会上,她从学校建设、学科教学、学术研究等方面介绍了赣东学院的基本情况。她指出,近年来,赣东学院以知识产权标准化管理为指引,提升科研与创新能力,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丁武安介绍了抚州市知识产权工作总体情况,强调要加强校局合作,提升专利转化运用水平,推动建立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服务新机制。市市场监管局将切实发挥职能作用,搭建产学研交流平台,激发科研创新热情,提升抚州核心竞争力,以知识产权高效益运用助力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促进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下一步,市市场监管局将携手赣东学院以务实举措,共同抓好知识产权工作,推动双方合作走深走实,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果,为深化我市全国知识产权强市试点城市建设贡献力量。 作者:付小龙 供稿:知识产权保护科

- 2025年全国知识产权宣传周主场活动在京举行2025-04-23
- 2025中国知识产权保护高层论坛在京举办2025-04-23
- 国家知识产权局办公室关于开展国家级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申报认定工作的通知2025-04-23
- 专利文献馆2025年4月公益讲座计划:“知识产权公共服务资源与利用”专题2025-04-23
- 抚州市知识产权协会助力专利转化运用做法入选全省典型案例2025-04-18
- 国家知识产权强国建设工作部际联席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召开2025-04-15
- 江西省市场监管局赴闽交流 助力商标品牌高质量发展2025-04-15
- 谭文英一行赴浙江考察调研2025-04-15
- 2025年全国知识产权宣传周活动主题海报发布2025-04-15
- 2025年专利代理师资格考试大纲2025-04-10